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_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趙江濤
頂端新聞記者 張恒
連日來,關于河南大學搬遷至鄭州的討論不斷,甚至上升至地域之爭。
其實,大學兩地辦學的部署并不只在河南。在省域競爭背景下,國內高校資源正在經歷一場自主調配,多個省份正在實施省內高校兩地辦學、異地搬遷。
頂端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應該從教育本身出發,考慮本省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專家認為,河南大學鄭州校區的設立,本身就是“鄭汴一體化”的實踐。
河大“兩地辦學”格局形成,
曾回應沒有整體搬遷計劃
河南大學鄭州校區兩年前已投入使用,功能定位為研究型校區。
官網顯示,河南大學鄭州校區是河南大學“一校、兩地(開封、鄭州)、三區(明倫校區、金明校區、鄭州校區)”辦學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鄭州校區是河南大學獲取新動能、實現新突破的長遠布局,更是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新百年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
2022年,河南大學注冊地變更為鄭州,也曾引發關注。彼時,河南大學回應頂端新聞記者稱,“開封校區不可能搬到鄭州”。
實際上,河南大學鄭州校區僅包含國際教育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時空大數據研究院、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發展研究中心4個單位,在校生3000多人。河大在校生總量近5萬人,多數學生和學院仍在開封。
河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資深教授、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河南大學要做大做強,就需要充分利用省內的優質高等教育辦學空間。從這個角度說,鄭州校區是“鄭開同城化、鄭汴一體化”的遵循和踐行。
“鄭州和開封正在連成一體,再去討論河大是鄭州的還是開封的,意義不大。河南大學的根在開封,不會改變。鄭州校區是河南大學的第三個校區,實際上對河大來講是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耿明齋說,鄭州校區同時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兩個市的支持,對河大的發展是非常好的事情,并不是兩地選擇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的討論更像是利益劃分或資源配置,這是從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教育實踐。
“河南大學的搬遷,是純粹的教育實踐,是從怎么有利于河南大學培養出更多大師、更多科研成果的角度,進行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宋向清說,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對河南大學部分院系搬到鄭州持肯定態度。“這樣有利于提高河南大學相關專業與市場的匹配度,提高相關專業的投入產出效率效益,更好地對接鄭州乃至河南的產業經濟、產業結構發展方向,有利于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破解高等教育困局,河南一直在行動
實際上,統籌省內高校資源,是各省發展本地高等教育的部署之一。一流大學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也是國內各省優化各自高校配置的關鍵背景。
頂端新聞發現,多個省份在實施高校兩地辦學、異地搬遷。如:位于蕪湖市的安徽師范大學,籌建省會合肥校區;當地媒體報道,山西師范大學將由臨汾遷建太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搬離東營,學校注冊地變更至青島......
對河南省來說,一流大學短缺的痛點仍在。在全省168所高校中,僅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河南的高等教育資源缺口較大,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不相稱。大力發展高等教育補上短板,是全省人民的期盼,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耿明齋說。
為解決高等教育短板,河南省一面密集引進外省一流高校研究院,一面培育自己的“種子選手”。
引進優質高校資源方面,河南省對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英國華威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學院等一流大學,明確設立鄭州研究院的學校也越來越多。
培育本身高校方,河南明確了針對性改革舉措:建設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河南大學一流學科大學;支持7所高校的11個學科開展一流學科創建;建設1-2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組建河南電子信息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恢復重建張仲景國醫大學,組建體育學院、美術學院,在沒有本科高校的省轄市設立本科院校。逐步調整優化學科學院、專業設置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此前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對本地高校自身有潛力的學校或專業,建議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數年后能夠形成影響力。
專家:應從河南高等教育大局出發考慮問題
頂端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9月17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到鄭州校區調研指導“雙一流”建設工作指出,要明確河南大學鄭州校區研究型的功能定位,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努力打造一流學科、培育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
宋向清認為,國內很多非京滬名校的壯大都離不開政策支持,河南大學鄭州校區的設立,可以理解為河南省對河南大學的政策支持。“在鄭州能更好地對接政策資源、產業資源、人才資源。既能為河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更多貢獻,也有利于增強河大的學術縱深和科研縱深,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
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的“雙航母”之一,鄭州大學近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該校社會科學學科進入新階段、高端項目數量躍遷新標度、到款科研經費達到新高度、高級別成果獎取得新突破......在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持續發力。
河南大學自然應該迎頭追趕,重拾往日輝煌。耿明齋接受頂端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就河南來講,需要統籌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滿足基礎高等教育需要之外,尋求高端突破。高端突破還是要舉全省之力,因為辦好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這兩所基礎性的高水平大學,是最重要的。”
耿明齋說,一所大學需要有城市來支撐,需要多層次、多方位的服務體系。鄭州的城市規模比較大,服務體系、功能相對完善,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鄭州有積極性也是應該支持和鼓勵的。
耿明齋認為,不應該再去爭論此事。因為河南大學部分搬往鄭州,對河南的高等教育,對河南大學自身發展,對河南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是有利的。
他建議,河南省在統籌本地資源的同時,應該做好增量。除了公辦高水平大學的分支機構、研究機構之外,河南還應像長三角、珠三角省份學習,動員民間力量,吸引全球的教育家、科學家來領辦高水平的民間大學。比如杭州的西湖大學、寧波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福州的福耀科技大學,都是起點高、投入大,未來發展可期。
耿明齋還呼吁,河南應該有自己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全國70多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河南一所都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意味著中央財政直接撥款,也涉及到省域均衡問題、河南的高等教育要和區域協調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