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的利與弊,中國應試教育的利與弊
“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或灌輸式教育,根據給定的考點與考試類目等通過教育的方式將知識“灌溉”給學生。
很多人都認為應試教育就是將知識點強加給學生,不論學生是否懂得,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實際上并不是的,我也經歷過小初高中,對我而言的應試教育是根據考點進行策略性的教學,那些沒教的文章也有很多,要是想學也可以自己看呀,老師教學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讓他教的學生都能考100分,不是嗎?
當然也不得不承認應試教育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即眾所周知的沒有創造性,并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反觀于某些西方國家來說,初中僅僅才學乘除法,高中才學因式分解,應試教育也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教育魅力,雖然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很優雅,但是可以讓學生在相對很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尤其是在高中,并且我相信高中,絕對是大部分人儲存知識量最大的時間段,短短三年學生已經完全可以掌握了自然學科的大部分知識,比如函數的運算,三角函數變換,化學反應原理,受力分析等等,難道這些如果不是應試教育,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掌握如此多的知識點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反駁要取消應試教育,因為弊端太嚴重了,或者甚至要取消高考,我覺得中國的這種教育體制也并沒有錯,錯的只是人,每一年的高考狀元也沒看到有幾個是僅僅知道學習的,大多數都是全方面都很優秀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善于思考,雖然教育的知識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呀,不懂的可以去問老師,或者去圖書館或者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一探究竟,這樣還能提高自己的認知面。
另一個角度來講,大學本來就是要擇優錄取的,所以成績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同樣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為什么還是分出了優秀生與差等生呢?有的人可能會說,XXX學習不好,他智商太低了,我認為完全是每個人努力的程度不一樣,那些表面天天都在玩球的人,你知道他的學習方法和背后的努力嗎?大家智商都是一百多,憑什么比他差,只是你沒有那么努力罷了,最強大腦里面的王宇軒也曾說:“我們并不是憑借智商贏得比賽,只是大家都很努力,都很勤奮。”
應試教育相比于西方某些國家的教育,普及知識的效果會更高,并且老師也會盡力把每個考點所涉及的知識點都分析的更能讓人去理解、更透徹,我覺得并沒有那么壞,并隨著應試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省市變成了“高考大省”,也有很多中學也變成了“高考名校”,其中最有名的比如: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黃岡中學,人大附中等等,每一年考生的分數都很高。
學生也通過應試化教育為大學學習與日后科研打下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覺得相對來說,只要能達到大家理想的那種想要的結果,什么方式和手段都是值得的!
所以少年們,努力吧!
愛你們的小糖學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