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以什么為中心
工程教育認證:每條標準、每條二級指標,實質上都在要求制度性文件!與EHS管理體系也沒本質區別。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七項一級指標是:1學生、2培養目標、3畢業要求、4持續改進、5課程體系、6師資隊伍、7支持條件。每個一級指標的每個二級指標的自評內容,都必須寫在程序(制度)保障下才能做出的、標準要求的每一件事情。在《自評報告指導書》里面,每各二級指標的自評內容,都要求兩部分,一是“需要說明的情況”、二是“需要提供的支持材料”,后者(支持材料)中,每項指標里都要求提供“制度性文件”,制度性文件又是什么呢?就是管理體系中的程序文件或者作業文件。
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是做什么的?那就是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流程,有了正確的方法和流程才能做好每件事情。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共計有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38個,有的二級指標直接要求要有程序(制度性文件);有的二級指標沒有要求程序,但是要求了做事情的效果,如要求專業的培養目標“符合學校定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等,要求專業的畢業要求明確、公開、可衡量,向上能夠能支撐培養目標,中間能覆蓋標準里面的畢業要求,向下能有教學環節或者課程支撐(可衡量),試想,沒有一個做事的程序能夠設計出來符合上述要求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專業要達到這樣的工作效果,并且持續穩定、可持續改進,那一定是需要(有)程序文件(制度性文件)的。正因為如此,自評報告寫作指導書對每條二級指標都要求提供制度性文件,標準沒說這個事的條目,自評報告也要求提供。如果沒有制度性文件,每次都是隨意做的,做完了也忘了怎么做的,有要求了就臨時回憶,能做出合格的工作嗎?要求提供時也沒有可提供的程序和制度。
綜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核心問題是建立教育管理體系,和質量、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也差不多,我覺得。
一年兩年靠運氣,三年五年靠制度,長治久安靠文化。看來建立認證文化(OBE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和預防事故按照24Model建立管理體系有區別嗎?
體系文件,很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