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到2020)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結合縣教育現代化的創建工作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打造我校信息化建設水平。
二、總體目標
在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步達到三個轉變,即:轉變學校管理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學校教育信息化平臺。
三、具體工作落實
(一)硬件環境建設
良好的硬件環境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基礎,目前學校已有的硬件要用好、用足,平均每個班級都有一臺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滿足教師教學的需求。抓好信息技術課的開展,讓學生有時間使用計算機,保證學生的信息技術課時間。為進一步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計算機,每個辦公室每人一臺臺式電腦,一線教師每人一臺筆記本電腦,供教師備課、教學使用。購置一些正版軟件,推進學校的軟件正版化工作。
(二)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是教師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學校的教育資源建設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環,將逐步完善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鼓勵教師將好的教學資源上傳至校園網絡資源庫,使學校內所有的教學資源得以共享。同時將學校現有的較優秀的教學課件上傳學校網,為推進學校的資源庫建設發揮我們的一些作用。逐步按學科、年級購買教學資源軟件,不斷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源庫。
(三)網站建設
學校網站是學校對外宣傳、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加強學校的校園網絡的網站維護。在網站建設的同時,將網站的內容添加、維護落實到人,保證校園網站信息的更新質量。
(四)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信息運用的主體,學校要加強教師的信息化理論和實踐的培訓,重點落實于學校網絡的建設和應用。要加強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進一步加強學校網絡管理員和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使學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開展。為進一步達到教師計算機培訓的成果,鼓勵各位教師結合各自學科特色建立教師主頁,使網絡成為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
(五)課題研究
以學校課題為引領,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使計算機及網絡的運用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之中,鼓勵教師參與整合課的研究,使學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
(六)學生應用
以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為抓手,平時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網絡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課題研究的方式提高學生收集、篩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學校還將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活動,通過活動來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
四、措施保障
1.制度保障,進一步健全學校信息技術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并有信息技術課教師具體負責,確保學校信息化工作有效開展。同時建立學校信息化發展的評估制度,對于推動學校信息化工作開展得好的教師予以表彰。
2.經費保障,學校加強信息技術的軟硬件投入。
3.信息化環境保障,對學校網絡設備定期維護,確保暢通、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和權限,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