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貿大學遠程教育學院_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根據課程特點,尋找恰當的思政元素,并使兩者自然融合,課程思政才能達到“有味無痕”的效果。
文/《在線學習》主筆 劉增輝
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對外經貿大學繼續教育與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健青
“10年堅守,王堅院士帶領一群被稱為‘瘋子’的人,執拗地敲出一行又一行代碼、崩潰地一遍又一遍修改,有人中途離場,有人堅持了下來……他們讓這個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東西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而成就了我國云計算系統‘飛天’,也成為我國利用自研技術、自主創新的一個標志。”
這段常常出現在文學課本中的激情文字出自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互聯網金融基礎”的腳本。這樣的描述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枯燥的專業課堂,使專業教學充滿溫情和色彩,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對外經貿大學繼續教育與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健青教授是該課程項目負責人。她對本刊表示,課程思政要達到“如鹽入水、有味無痕”的效果,就不能簡單地以“課程+思政”,而是要根據課程特點,尋找恰當的思政元素,并使兩者自然融合。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持續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在繼續教育行業,對外經貿大學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較早,從2019年啟動培養方案修訂工作起,繼續教育與遠程教育學院就將課程思政建設與在線課程建設同步推進。隨著工作的開展,學院結合高等繼續教育教學實際,先后兩次修訂和完善《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助力高質量高水平課程思政建設。
為加深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學院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提供專業指導,制作了《課程思政綱要解讀與課程建設經驗分享》視頻,編寫了《經管法學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材料舉要》等材料;邀請校內外專家舉辦專題講座、組織教師經驗交流會等,幫助專業課教師深入領會教育部的要求、學習如何深入挖掘專業課的思政教育結合點,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學院注重典型引領作用,每年都組織課程思政評審會,通過選樹院級與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樹立示范標桿。學院加大了保障扶持力度,指定專門部門和人員,對接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團隊和教師;搭建了技術團隊,解決技術實現問題;制定了獎勵政策,劃撥專項資金給予支持,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
此外,學院還建立了面向遠程教育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及時改進工作,促進課程質量的提升。
“互聯網金融基礎”課程的服務群體很廣,不僅在對外經貿大學全日制本科生中開設,也在學歷繼續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該課程是信息學院專業課“電子金融”和全校通修課“互聯網金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線上MOOC資源。在學歷繼續教育方面,涉及遠程、業余和函授三類型的27個專業層次,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公共選修課程。
在課程錄制之初,黃健青就確定了幾個基本思路。一是覆蓋面廣。每章均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形成章章有思政,重點內容含思政的過程教學。二是以理服人。在選擇內容時從問題本質、概念源頭和歷史發展角度出發講解,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有說服力地教育和引導學生。三是以小見大。針對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注重選取有故事性的案例、事件、人物等,發掘其中的閃光點,便于學生理解。四是潤物無聲。科學合理地細化目標,既不能“大張旗鼓”,也不可“牽強附會”,力爭自然而不生硬,有機而不牽強地融入,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課程團隊根據該課程學科交叉和前沿性的特點,精心提煉出5類課程思政元素: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情;培育創新意識,激發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提升職業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風險意識,提高法律法規運用能力;擴展國際視野,提升國家憂患和國家安全意識。課程團隊把這些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思政課程。
比如,在《云計算及其應用:基礎研究任重道遠》中,介紹了王堅院士帶領的科技團隊建成代表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標志的阿里云系統的艱辛過程,激勵學生在基礎研究和開拓性研究方面不負重托。
在《P2P網絡借貸:一場愛恨交織的金融科技聯姻》和《游走在十字路口的眾籌》中,介紹了互聯網融資典型模式——P2P網絡借貸和眾籌,分析其風險本質,結合現實狀況,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深化對相關法律概念的認知,提高對風險的辨識能力。
“互聯網金融基礎”以線上微課為主要教學方式,包含豐富的文字、圖片以及音視頻素材,并通過課后習題、答疑互動等方式輔助學生學習。三年來,已有8000余名學生修讀。許多學生認為,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實,案例豐富,貼近生活,不僅能學習知識,更能了解行業的發展情況,對工作有很大幫助。
在今后規劃中,“互聯網金融基礎”將不斷完善以多媒體資源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面向終身學習的教學資源體系,重點挖掘“培養學習者立足崗位的創新意識與責任擔當”等方面的思政元素。
對許多教師而言,課程思政是新事物,它不同于平時熟悉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教學。那么應該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黃健青分享了她的心得:“首先需要思想上重視,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就是要以做科研和教學的態度去認真對待它,個人不斷積累,逐漸形成思政意識和思維,甚至可以做到信手拈來,也就不會覺得是一件難事了。”
來源:《在線學習》雜志2022年5月刊(總第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