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時間軸)
1. 中國古代教育的形式:公養公育
2. 原始社會末期兒童教育與生產勞動關系:人們為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須參加生產勞動(是融為一體的關系)
3. 庠的原意:養羊的地方(是虞舜時代的學校名稱)
4. 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特點:
①對所有兒童實施社會公育
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兒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著
③兒童教育的內容寶駿德、智、體封多方面,且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④主要采取觀察模仿、口傳身授,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教育的方法。
5.《禮記.內則》里面描述的特點:年齡差異,性別差異(男女分野)(順序性)
6.《禮記.內則》中的學前教育計劃是我國教育史上最早關于學前教育的記錄。
保傅制度:
西周:太保(保其身體),太傅(傅之德義),太師(道之教訓)(三公)
7.“教學為先,建國君民”來源于《學記》。
8.封建社會家庭教育的內容:
①思想品德教育:孝悌之道、崇尚簡樸、誠實守信、行善積德
孝悌之道是中國古代社會道德的根本。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源于《弟子規》
②生活常規教育
“幼儀教育”主要是訓練兒童的姿態與待人接物的禮儀。
③文化知識教育
“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④身體保健與鍛煉教育
9.封建社會教庭教育的原則:
①正本慎始:嬰幼兒開蒙之際就應該加以正面影響
②德教為先
③環境濡染
10.封建胎教與現代胎教體系的關系
外象內感:外界客觀事物的物象+母親體內的胎兒對外部客觀事物的感應
11.三綱五常出自于《三字經》
12.古代學前教育總的特點:
①學前教育的實施具有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總體上是重教輕養。
②儒家思想是學前教育的最好指導思想。
13.賈誼的早期教育思想:
①早諭教
②選左右
③重儒術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是賈誼的思想
中國是最早提出胎教的國家
14.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古今家訓,以始為祖”
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①及早施教(固須早教)
②嚴慈相濟
③均愛勿偏
④重視環境影響(風華熏陶)
⑤博習致用(德藝周厚)
15.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
《小學》《童蒙須知》
提出“因材施教”
16.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
自然主義教育
首次提出教育適應自然——亞里士多德
關于“隨人分限所及”的思想主張
①注重兒童有個別差異
②認為人的資質各有不同
③主張教學應因人而異,根據兒童不同的資質、才能、智力發展水平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④提出要使兒童學有余力的教育觀點
⑤現代素質教育要求廣大教師應具有的觀念
17.1912年9月,確立學前教育為第一階段地位的學制是“癸丑學制”
18.選擇題:師資,生源,教材資金
19.設“慈幼機構”:全盤西方化,強烈的宗教性
20.南京鼓樓幼稚園:陳鶴琴,我國第一個實驗幼稚園
21.南京燕子磯鄉村幼稚園:陶行知,我國第一個鄉村幼稚園
22.老解放區的教育經驗:
①堅持黨的領導
②堅持群眾路線
③堅持“保教結合”
④一切為了革命
⑤一切為了孩子
23.“三化教學法”:教學故事化、教學游戲化、教學歌曲化
24.陶行知幼稚教育思想:
①創辦平民教育
②科學下嫁
③小先生制
④解放兒童
⑤農村和工廠是幼稚教育的新大陸
六大解放:
①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去想、去思考
②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干
③解放兒童的眼睛,讓他們自己去看、去觀察
④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有足夠的言論自由
⑤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
⑥解放兒童的時間
25.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
開創中國學前教育之先河
兒童的心理特點(兒童觀):
①好動②好模仿③好奇④好游戲
⑤喜歡成功⑥喜歡合群⑦喜歡稱贊
⑧喜歡野外生活
三個一切:一切為了兒童、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四化
26.張宗麟的學前教育思想
研究教材教法
學前教育:統一領導,分局管理
27.柏拉圖
《理想國》優生優育(最早提出)
中國較早提出胎教——賈誼
柏拉圖學前教育思想:
①重視早期教育,主張胎教
②重視和諧教育
③重視音樂和體育
27.亞里士多德
《學》《政治學》《論靈魂》
西方學問第一集大成者,最博學的人
逍遙學派
首次提出教育適應自然
28.昆體良
《雄辯術原理》西方第一本的教育著作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雙語教育(希臘語,拉丁語)
中國最早《學記》
29.夸美紐斯(捷克)
1632《大教學論》近代史第一本教育專著
1630《母育學校》第一本(家庭教育)學前教育專著
1658《世界圖解》教育適應自然,泛智論
兒童觀
①反對“原罪論”
②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③提出直觀教學原則
④提出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盧梭,杜威,蒙臺梭利,夸美紐斯,柏拉圖等)
⑤系統論證班級授課制(一對多)
30.《哈比教育法》:啟發兒童個性;消除兒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條件差異而造成的成功機會的不均等現象。
31.法國現代學前教育的特點
①重視幼小銜接
②政府建立有效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③重視個別化、差異化教學
④法國教育體制繁雜,且官僚化嚴重,使改革過于頻繁、隨意,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略)
32.盧梭
培養自然人
《愛彌兒》
盧梭的教育理論的集中體現者——愛彌兒(有著獨立性而且人格完善的自由人)
雖然盧梭沒有等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那天,但他去世16年后,其靈柩……被稱為自由戰士(判斷)
盧梭的自由教育思想對于法國社會的進步,甚至對于美國的獨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可以說他是世界教育史上劃時代的教育思想家,是敲響封建教育喪鐘的偉大學者,也是資產階級自由教育的奠基人。
33.福祿貝爾
學前教育之父、幼兒教育之父
動態評價
1826年《人的教育》
恩物
①上帝恩賜的禮物
②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提出的
③是指一套關于游戲的玩教具
④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⑤恩物偏于細小,沒有樂器,在意對宗教的迷信
34.蒙臺梭利
《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
設計了一套“感官練完材料”
亮點:感官教育
注意開發,聽
教育方案的局限性:
①孤立的感官訓練(結合感官訓練)
②對創造力的忽視(重視創造力的培養)
③過于強調讀,寫,算,忽視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與生活相結合)
④缺乏增進社會互動與發展語言的機會(增加與社會的互動性和語言發展的機會)
35.杜威
實用主義代表
教育的本質:
①教育即生長(兒童的發展像植物的生長。澆水、照顧、施肥)
②教育即生活
③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直接經驗)
36.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差異:
①教師中心 學生中心
②課堂中心 活動中心
③重知識 重能力
④間接經驗 直接經驗
⑤落后教育 新教育,進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