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殊教育學校;青少年特殊學校門牌
GDP預計破3萬億,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榮耀;讓市民感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樣是一座人民城市的擔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廣州將“辦好特殊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公平享有接受教育、人生出彩的機會”,體現的正是讓更多市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
去年兩會期間,“關愛特殊少年兒童,提供免費融合教育課程和公開課活動”項目就入選了2023年的廣州市民生實事,這也是“融合教育”首次入選民生實事。當時,長期關注并推動融合教育發展的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殘聯副主席雷建威就表示:“特殊少年兒童群體,更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接納、關愛和呵護。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應該落下他們。”
過去一年,關愛特殊少年兒童項目共提供優質培訓學位2286個,開展藝術展演和學習交流活動28場,覆蓋社會公眾超70000人次,取得良好效果和社會反響。
今年兩會,雷建威繼續為特殊少年兒童發聲,帶來了《關于全面啟動我市各區建設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議》。
“根據2022年中國教育綜合實力評分排名,廣州位列全國第四,成績不俗。其中,廣州的特殊教育也在不斷進步。”雷建威介紹,在義務教育階段,廣州殘疾學生的安置率已高達99%,但要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以義務教育為核心,向學前和高中兩頭延伸,全面實現對特需孩子全學段教育的配置安排,并普及至全市的每一個區。
2023年10月27日,廣州市青少年特奧融合運動會中啟智學校運動員參加旱地項目比賽。(資料圖)
在調研中,雷建威注意到,北京市已經把全市各區各建一所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寫進《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并進行建設評估工作。
“目前廣州市區屬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只有越秀區的啟智學校和番禺區的培智學校兩所。廣州市市屬的特殊教育學校包括啟明學校(盲人學校)和啟聰學校(聾人學校),這兩所學校也已建成15年制,但均不屬于以上所述各區一所的區屬特殊教育學校之列。”基于此,雷建威建議,在越秀區、番禺區已建成區屬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的基礎上,其他各區盡快規劃、啟動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
“其實,南沙區和黃埔區已宣布規劃建設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因此,廣州市完全可以在此前的基礎上,向北京市看齊,在全市各區全面鋪開15年制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工作,展現廣州教育,包括廣州特殊教育,在全國領先的優勢。”雷建威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穗團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黃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