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教育訓練、引導式教育訓練是什么意思
隨著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填鴨式”教育的局限性,開始探討更好的教育方法,引導式教育因為其開放性、互動性的特點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追捧。引導式教育的特點是通過可視化教學,把抽象的知識變的具象化,讓孩子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研究,能非常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高階思維。
對于很多家長或老師來說,對“引導”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但怎么引導有效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知道的,因為實驗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式”教育后,就張口說沒用,鑒于此,數萌在線的老師總結了一些“引導式”教育的核心要點,供大家參考。
孩子教育
小學生家長應該都熟悉,小學數學課本內容和十幾年前的內容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其中比較顯著的變化就是,每講一個新的單元,課本都會用一個生活場景做開端,這就是場景式教學。
相比于小學教材,數萌在線更提倡利用孩子經常經歷的一些生活情境去設計“場景”,好處是孩子更熟悉,只需要設計好數學知識與場景的結合點,就能借助孩子的經歷,喚醒其潛在的智慧,提升對數學的探索及學習興趣。
拿最近很火的垃圾分類來說,很多孩子都會有興趣陪著父母去分類,這正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數學分類思維的機會,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樹立基本的分類思維;
再比如,我們小區的樓房分布,正是鍛煉孩子空間思維的素材,只需要多提問一下孩子就可以,比如“1號樓在幾號樓前面?”“東邊是幾號樓”……
“填鴨式”教育被人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把知識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通過機械記憶去學習,卻不去管孩子是否真的理解,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淡忘了。就像我們背誦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不知道有幾個人還能記住,還會用?
相反如果孩子通過親身體驗學會的知識,則完全不同,就像游泳,只要學會了,哪怕不知道什么口訣,在水里也照樣游的很high!那怎么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呢?這里也舉兩個例子:
比如認識正方體、立方體、球、圓柱,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實物,讓孩子通過觀察、觸摸、操作,獲取不同形狀的信息屬性,并通過思考,根據屬性信息去分類,家長或老師則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最終能夠做到正確分類,這個時候我們再告訴孩子相關概念,這就是體驗式學習。
圖形認知
再比如數字的認識,數萌老師利用百數板,并編成一個個的場景故事,讓孩子更深刻的體驗數字規律,激發對數字的熱愛。
百數板
這里所謂主題探索,就是每次教育圍繞一個數學主題對孩子進行教育,從簡單的入手,逐步過渡到復雜的知識內容,這樣能穩步幫孩子打開思維,而不會因為難度過大,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這里同樣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教孩子分類,我們可以先從單一屬性入手,讓孩子先建立分類的基本思維,然后再進行二元分類、多元分類訓練,這樣既能循序漸進的鍛煉孩子的分類思維,也能避免因為難度過大,打擊孩子的自信。
再比如教孩子乘法計算,我們可以先從加法開始,比如“2+2+2+2”的計算,然后再引入乘法的概念,學會“2+2+2+2=2×4”,再逐步拓展乘法難度。
再孩子得教育過程中,最重要得是思考,孩子只有思考了,才會產生自己得智慧,那怎么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呢?關鍵是互動,在教育過程中,多和孩子互動,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肯定。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盡量不要告訴孩子答案,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也就是常見的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常見的提問方式“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為什么這么想?”“你還有其它的想法嗎?”等等。
當孩子學會一些知識后,不代表真的掌握了,我們盡量安排孩子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相關的問題,夯實孩子的知識基礎,也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孩子學完人民幣相關的課程后,我們帶孩子去購物,可以讓孩子去結賬;孩子學會測量后,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測量后,購買合適尺寸的衣服、鞋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