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智教育_泛智教育思想的核心
夸美紐斯是16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他的著作《大教學論》在近現代教育理論著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很多教育專家的思想,都來自于大教學論里面的內容。 是教育學學生必學的科目,在每次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考編的時候,《大教學論》以及夸美紐斯的教學理論都是必考的內容。我想這是不是項目辦把本書當做我們培訓第一本書的原因。
泛智教育是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里面重要的指導思想教育理。泛智是廣泛的,全面的智慧。那泛智教育就是實現泛智理想的工具。
一、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夸美紐斯提出的教學內容是廣泛的,包括科學、文學、藝術、道德和虔信(宗教信仰)。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教學內容;科學里面有我們物理、天文、地理、生化學科等方面內容,文學里面有母語、外語等方面的內容;藝術里面有雕刻、畫畫、舞蹈、歌唱、手工等;道德里面有持重即明辨是非的能力,節制及對飲食、作息、勞逸、表達等方面度的掌握,堅韌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正直的性格等;虔信當時只信仰上帝,當然每個人都需要信仰,當時的上帝信仰要求人心向善,人心向上。
這些內容不僅僅是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科,而是涵蓋了所有的學校教育的學科,內容廣泛,人所受的教育內容全部都有,現在許多國家的知識體系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發展起來的。
二、受教育對象的廣泛性
夸美紐斯提出受教育對象要面向所有人,無論財富的多少,無論階層的高低,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并且要有機會接受教育。
他按照年齡分成了四個明顯階段,即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我想我們當前的0-6歲的學前教育、7-12歲的小學教育、13-18歲的中學教育和19-24歲的大學教育也是按照他的理論給劃分的。
為了學生方便入學,對于學校的地域也進行了設置,母育學校在家庭即學前教育家庭要做好,每個村落都應該有國語教育即小學,每個城市都應該有個高等學校即中學,每個王國都應該有個大學即現在綜合性大學。
四個階段的孩子與各個時期的樹木做了類比,需要家長照顧的6歲孩子,像種植的、生了根、將要發出蓓蕾的嫩苗;12歲的孩子像有了枝丫和蓓蕾的幼樹;18歲的孩子像長滿花朵的樹木,好看好聞,還有結出果實的希望;24歲的青年像一株結了果實的樹木,可以摘取果實,這就是每個年齡階段的畢業生畢業時的畢業標準吧。
三、受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受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包括體育、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他認為人的性格是有區別的,有些人伶俐、有些人溫柔、有些人強硬不屈、有些人渴求知識、有些人愛獲得機械績技巧,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應該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教學。這些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相似的。
四、個人的見解
泛智教育思想體現了對教育的廣泛理解和全面發展的追求,我們當前提出的“五育并舉”應該參考夸美紐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在實施過程中去其糟粕,汲取精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成長規律培養、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增加體音美勞占比、培養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突出長處,培養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