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特點
孩子的成長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是養育和教育的結合,而且養育大于教育,養育好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很善于模仿,潛移默化中都會向父母那學習繼承很多的東西。總結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主要分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嚴管型,父母把孩子管得死死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可,要嚴格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去走,逼著孩子學這學哪,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只要孩子不聽就動粗。這類教育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沒有了自我。小明是貝貝幼兒園的小朋友,他表現特別膽小,不敢和小老小朋友說話,上廁所也不敢說,經常尿床尿褲子, 玩游戲時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顯得很孤單,老師進行家訪時發現他的父母對他太嚴厲了。
第二類,放養型,認為孩子太小,還不是教育的時候,等大了再教,于是隨孩子的性,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家長往往不過問。苗苗班的豆豆就屬這種類型,他在幼兒園不所老師打招呼,他也不坐到班上去,一直在幼兒園里竄來竄去,一下玩滑梯,一下玩木馬,只要不讓他玩,他就大哭甚至睡在地上打滾,他還有個壞毛病,把班上所有玩具占為己有,不讓其他小朋友玩,要是有小朋友去和他玩,他就會打其它小朋友,班里小朋友經常被他打哭,老師們很是頭疼。
第三類,溺愛型,這類孩子大部分都是老人帶的,喜歡孩子,心疼孩子,什么都大包大攬,一點事都不讓孩子做,真的是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上下學的路上書包都要幫孩子背。小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上一年級了,不會掃地,不會整理自己書包,連穿個衣褲都是歪的,自理能力特別差,沒少遭同學嘲笑和老師批評,最后弄得連學都不想上。
第四類,攀比形,總是愛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孩子聰明,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花很多錢讓孩子學鋼琴,舞蹈,繪畫等,把孩子自由時間都排得滿滿的,壓得孩子喘不過氣。梅梅今天6歲,家人給他報的特長班就有四種,有時這里下課那里就上課,一段時間后梅梅大發脾氣,又哭又鬧,拒絕去上那些課。
縱觀以上這些類型都不是科學的教育類型,應該開辦家長學堂,讓父母都去學習,考核合才能生子。只有父母合格了孩子才能及格,科學的教育方式應該提到一個很重的位置上來,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