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聽課記錄)
接班前,我已經從原班主任處了解了這個班學生的情況。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班級,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能真誠接受批評教育,只不過沒幾天便拋諸腦后,依然故我。“屢錯屢犯、屢教不改,真是無能為力啊!”前班主任感慨。我靜靜聽著,心里琢磨如何“拯救”這些頑童。
學生上課時雖不能做到專心致志,但在我嚴厲的目光下也不敢有過分的舉動。課間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我前腳踏出教室門,他們便開始瘋狂的“表演”。見此情形,我將邁出門的一只腳又收了回來,玩得正起勁的學生馬上安靜下來。看到這一幕,我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在課間陪陪他們吧,或許情況會有所改變?!?/p>
第二天課上,我帶來了象棋、撲克、跳棋等益智玩具,對他們說:“今天起,下課后老師與你們一起玩,好不好?”他們先是怔了一下,繼而歡呼雀躍起來。下課后,我與學生玩起了象棋,周圍很快圍攏了一群人。我有意展示幾招,把幾個孩子殺得落花流水。他們有些詫異,接著是滿滿的羨慕。我對他們說:“以后誰玩得最好、誰進步快就能跟老師一起玩。”學生情緒高漲。從此,課間我就留在教室里,玩學生所玩、樂學生所樂。
這之后,學生在課間追跑打鬧或惡作劇的情況便很少發生了,但他們的學習態度卻讓我一籌莫展,經常有一半的孩子交不上來作業。終有一天,我將一周3次沒完成作業的幾個學生留下來,要求他們補完作業再去食堂吃午餐,我也留在教室里批改作業。待他們補完作業,我與他們一起到食堂吃飯。飯后,張彬跑到我面前,流著淚說:“老師,我以后一定準時交作業,我不想再連累您陪著我們補作業了?!?/p>
在學生的外在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正后,我把關注點聚焦到他們內在的精神培育上。閱讀是豐盈生命的最佳途徑,只有書籍的持久澆灌,才能培養學生高尚的精神品質。如何才能領著他們走進閱讀的殿堂呢?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在班級開展“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從選書到定時閱讀,我精心安排,保證好書人手一本,午休前的半小時共讀雷打不動。剛開始,我站在講臺上看著他們閱讀,有的學生魂不守舍、目光游離。我想,那就跟他們一起讀吧,陪伴他們的靈魂比控制他們的身體可能更有效。于是我拿起同一本書,與他們一起閱讀。我的目光投注在書上,不再用眼神逼迫學生閱讀,他們反而更自覺地閱讀。因為看的是相同的書,課后我與他們也有了更多話題和更深層次的交流。
我喜歡寫作,有時會拿自己的作品與學生探討。我談文學創作的酸甜苦辣,也談文章背后的故事;學生談讀后的諸多想法,也談感覺困惑的問題。潛移默化中,我與學生的心靈貼得更近了……
一朵花的開放,需要枝葉的相伴相生;一棵樹的成長,需要水土的默默滋養。在培育學生的校園里,教師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一種姿態,是一次次俯身與學生玩樂的彎腰;陪伴是一種鞭策,是即使沉默也能讓孩子反思的良方;陪伴是一種交融,是師生的心靈漫游千里也不舍不棄的同行。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民和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2日第11版
作者:卓漢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