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三職業教育中心_武漢市第三職業教育中心有哪些專業
學校全景圖
作為湖北省重點職業學校、省市“雙優”建設學校、教育部“1+X證書”試點院校、蔡甸區唯一一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自2012年蔡甸區政府整合區內職教資源,成立武漢市蔡甸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以來,學校堅持類型教育基本定位,落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德技兼修要求,專注專業建設、內涵發展,持續推進“三教”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就業渠道暢通,升學途徑多元”的育人特色,服務地方經濟能力逐漸凸顯。
學校現已形成以現代加工制造業為龍頭,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信息技術為兩翼的專業架構,開設有機械加工、機電、數控、工業機器人、計算機、電子商務、汽修、社會文化藝術、軌道交通等9個專業,其中汽修、工業機器人和計算機專業被確認為教育部1+X證書試點專業。
黨建引領
做學互補育優才
學校注重黨建引領人才培養,依托本土文化,挖掘出新的精神內涵,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運鐸精神”與“工匠精神”相融合,打造出獨具職教特色的“匠運”黨建品牌;建成專門的“教育黨建活動室”、標準化的團員活動室和環境優雅的職工活動室,以黨建帶動團建,并提升師生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學校組建“運鐸家電維修志愿服務小分隊”常年深入社區服務居民,已經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學校黨總支被武漢市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室被武漢市教育局委員會授予“十佳教育黨建工作室”。
通過軍訓、研學等活動,以及實訓、實習、社會實踐等,學校把德育貫穿各個育人環節。結合中職學生特點以及蔡甸本土特色,學校注重通過勞動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通過經常性的校內外的生產實習、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幫助學生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工匠精神及勤奮、創新、合作的勞動品質,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
世界機器人大賽
教學相長
教賽互促育英才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賽互促、教學相長,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繼2021年學校取得蔡甸區職教領域全國大賽中一等獎零的突破后,該校再度斬獲三項國際大賽三等獎。
在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北京)賽場上,該校2022級機電技術應用3+2班學生劉學斌、楊天一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喜獲機器人應用大賽協作機器人應用與創新賽項季軍。蔡甸職業教育代表隊首次參加該級別大賽即取得不俗成績。
2023年在第七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國際焊接大賽中,該校21級機電(3+2)班學生熊程帥、王涵喜獲三等獎,實現了學校機械加工專業焊接技能在國際級比賽上的新突破。
2024年4月,作為湖北省唯一一支中職代表隊,該校焊工選手遠赴歐洲,參加了在捷克舉行的第25屆“林德金杯”國際焊接大賽,并榮獲三等獎。
汽修專業學生實訓
此外,在“蔡司杯”第五屆機械行業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創新及創業大賽決賽中,學校兩支參賽隊伍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在2023“臨平杯”第三屆全國機械工業設計創新大賽決賽上,學校教師團隊的參賽作品“干濕分離蒸飯煲”,榮獲設計創新大賽銀獎。青年教師艾繼勝獲得“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一等獎,該校學生獲武漢市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一等獎11個、二等獎13個、三等獎17個,機器人專業隊入選國賽,汽修專業隊入選省賽。
參賽學生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向優秀看齊,指導教師將備賽經驗復制到日常教學中,學校則通過大賽了解行業動態、創新專業建設,培養出一批現代制造業急需的實用型人才。
改革創新
職普互認育新才
蔡甸職教中心在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道路上篤行不怠,在貫徹執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過程中,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3年,為了貫徹落實“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指示精神,根據廣大學生及家長多樣化升學愿望,蔡甸職教中心開設了一個以社會文化藝術專業為基礎、普通高考方向的職普融通實驗班,開始招錄本市初中應屆畢業生。探索職普融通教育,其目的是夯實文化基礎,筑牢終身發展根基,掌握專業技能,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推進職普融通,提供多種升學路徑。2024年,學校將繼續開設職普融通實驗班。
2024年,蔡甸職教中心將作為武漢市9所試點中職學校之一,探索開展新型綜合高中試點工作,以普通高中大文大理方向進行模塊化教學,計劃招收100名蔡甸區學籍學生。職業學校開辦綜合高中,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試點中職學校開辦綜合高中,創新之處,就是綜合高中學生在入學后第一學期注冊為普通高中學籍,但在高一下學期學生可以選擇繼續學習普通高中課程,保持普高學籍,參加普通高考,或者重新選擇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轉為中職學籍,參加技能高考。靈活的辦學形式,既注重學生能力發展,也兼顧了學生未來發展方向上的自由選擇。
校企合作
產教互融育匠才
2019年11月,蔡甸職教中心汽車運維專業與武漢旭航車工場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條合作雙贏、可持續發展,并有效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道路,為新時代職教發展中的產教融合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模式。校企資源共享,實現了引企入校,實現了送教入企,真正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一體化模式。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上,學校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與職業技能證書相融通。學校獲批全國首批“1+X證書”汽車運用與維修試點院校,先后投入800余萬元完成汽車運維實訓中心建設,并承辦了多場“1+X證書”試點考核,考證通過率在95%以上。
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與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有限公司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簽訂了五年人才培養計劃(2021-2025)。規劃融入了智能控制、工業機器人等相關專業及專業集群技術,從而對加強教學實訓水平和研發應用能力,推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落地實施,增強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的能力,都有極大的助推作用。
2023年,蔡甸職教中心學校先后加入機械行業服務聯盟、“武漢· 車谷產教聯合體”,成為“國家機器人與工業數字化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發起者并被推選為副理事長單位。
中德班學生上課中
提質賦能
國際互通育全才
學校實施提質賦能計劃,2021年,依托蔡甸區政府中德國際合作項目,蔡甸職教中心與德國萊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辦“中德卓越技能班”。學校以“中德卓越技能班”為切入點,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加德國工商總會承認的機電一體化工AHK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將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本土化。
自開展合作辦學至今,學校已累計外派12位老師赴萊茵科斯特山東基地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參與企業技改項目和產品生產過程中,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合作豐富了人才培養模式,公司每學期指派兩位專業老師來校授課。
2024年4月,萊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邀請德國肯普滕第一職業學校副校長斯蒂芬佐默爾到校,進行為期三天的雙元制專業建設研討、教學交流和培訓工作。斯蒂芬佐默爾分享了高效的專業學習方法,詳細介紹了德國機電一體化職業教育的特點,并就中德AHK考證進行了說明和講解。德國專家一行還走進學校鉗工實訓室,為中德班全體同學進行實訓現場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德國專家先進的教學理念、規范的操作以及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校交流期間,德國專家還對學校機械組教師進行了雙元制專業建設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培訓,為后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開發、教學改革等提供了指導。
學校還因中德班的雙元制合作教育成果被評為“武漢市第三批國際理解示范學校”。
文/鄒浩 胡德昌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