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云教育(河北云教育服務平臺)
本圖片使用AI技術輔助生成。 圖片設計:褚 林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教育數字化是重要一環。
如何為基礎教育插上數字翅膀?在日前召開的河北省第二屆中小學校長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和校長們圍繞數字化教育裝備、智能化教育場景等話題展開廣泛討論,并結合各自在教學中的探索,提出了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讓數字技術為全面育人服務等建議。
■ 構建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春天里,細長的柳條輕拂湖面,綠油油的麥田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毯……”通過互聯網技術,唐山市豐南區胥各莊小學四年級一班和于莊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齊聚云端,同上一節語文課。學生還可以隔著屏幕交流。
“過去,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較難解決。當前,在智慧教學平臺加持下,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充分流動擴散。”在論壇上,唐山市豐南區教育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錢洪濤表示。
胥各莊小學和于莊子小學是豐南區胥各莊中心校下轄的兩所小學,其中于莊子小學只有105名學生,是典型的“兩小”(學校規模小、班容量小)學校。
如何發揮胥各莊小學在教學研訓方面的優勢,帶動于莊子小學同步發展?
“我們借力區教育局研訓聯合體和豐南研訓AI教研數字平臺,通過名師骨干引領示范、‘名師+’工程師徒結對、名師工作室名師引領,實現跨時空、跨學科同步交流、合作,探索了一條解決‘兩小’問題教研教學質量瓶頸的有效途徑。”錢洪濤介紹。
數字化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礎。
據了解,以應用為導向,我省不斷擴大專網覆蓋。目前,教育專網萬兆骨干網已覆蓋省內各設區市和全部高校,省主干網13條骨干線路均達到萬兆或雙萬兆傳輸能力。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上,數字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是縮小數字鴻溝和教育差距的關鍵要素。
“打造智慧教育基座平臺,需要海量數據支撐。在數據匯集方面,我省已完成14億條教育事業和教育經費統計數據的治理,并實現了對學生學籍信息、教師管理信息等部分動態數據的定期更新。”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雷彥廣介紹。
此外,我省實施城鄉聯校網教共同體工程,優弱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打造示范引領“新陣地”,全省開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示范創建活動,共遴選出20個示范創建縣、472個示范創建校;開展數字校園建設省級示范區(校)遴選工作,首批遴選12個示范區和181所示范校……論壇上,雷彥廣也“曬”出了我省教育數字化建設成效。
“接下來,我省將進一步完善河北教育綜合服務云平臺功能,推進與國家和省內各級各類教育平臺數據互通、應用協同,進一步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校園建設中的創新應用,構建教學、科研、管理等智能化環境。”雷彥廣說。
■ 數字技術改變傳統課堂
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體將如何實現?
論壇上,部分與會者分享了利用數字化助力教學,從而實現減負提質的探索。
上弦月、下弦月是如何出現的?在學習二年級科學《觀察月相》一課時,學生利用交互式的軟件資源,只需在屏幕上拖動時間軸,就可以操控系統中太陽、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而展現不同的月相。
近年來,數字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應用,數據驅動深刻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為教師的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科學支撐。
“以往上課基本是用圖片和視頻展示,缺乏直觀性,現在通過虛擬交互設備,學生們會有更好的現場感。”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小學黨總支書記王志鵬說,數字資源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積極整合和使用數字教育資源,如在線視頻、互動練習、虛擬實驗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和多元。
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從而適應教育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教師可以從提升數字技能、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研究三個方向入手提升數字化素養。在王志鵬看來,教育數字化的應用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和協同育人四個方面進行。
教育數字化,也催生出教研新樣態。
2022年,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引進智能研修平臺,通過對課堂的常態化數據進行伴隨式記錄,生成智能化精準學情分析報告,同時構建覆蓋全學科、全年級的教學行為大數據資源庫。教師可以通過“回顧課堂實況錄像+智能分析報告”的方式,開展有效的教學反思,精準找到改進課堂教學的著力點和方向,從而促進教師的快速專業成長。
“實踐證明,通過智能研修平臺對課堂的精準畫像,可以幫助開展精準教研,破譯課堂教學密碼,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校長張鋒表示。
在精準教研模式的支撐下,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自主能動性增強,師生交互性更加緊密。教師課堂由講授型更多向混合型發展,呈現出了更好的教學效果,2022年至2023年,該校在多次教學比賽中獲獎。
“未來,我校會繼續充分發揮智能研修平臺的作用,讓教師通過人工智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師角色,深度助力學校打造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求是創新的教師團隊。”張鋒表示。
■ 豐富教育數字化應用場景
學校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學生和教師是實施數字教育的主體。論壇上,不少學校探索以數字化賦能校園治理,努力實現從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系統性躍遷。
河北正定中學引入的智能化德育綜合評價系統,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學生管理工具,可以對學生的品德表現進行全面、動態評價。
“該系統收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各類數據,包括出勤情況、課堂表現、行為舉止、參與活動、常規內務、紀律處分以及個人榮譽等,并運用數據分析和統計方法,生成學生個人專屬的德育評價報告。”河北正定中學校長周慶介紹。
依據此系統,河北正定中學建立學生的德育檔案,記錄其成長軌跡,實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表現,讓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同時,提供多樣化的評價指標,從多方面衡量學生的品德發展。
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能依據報告全面跟蹤管理,及時察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予以引導和教育。
“德育資源庫的建設,使班主任工作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常規工作上,增加了以具體案例為背景的研討交流、經驗分享,使學生管理由原來的標準格式、同步要求轉變為全過程跟蹤、全方面管理和個性化教育,提升了學生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周慶表示。
應用是教育數字化最根本最強大的動力,而目前,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還有待深入。
在論壇上,河北聯通智慧教育商務拓展總經理、高級工程師萬園華作為數字技術企業代表,也分享了在數字化助力教育方面的實踐。
“教育數智化轉型,要著力解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兩張皮的現象,真正實現教學的結構性創新。”萬園華表示。
他建議,重塑課堂形態,通過數智化工具賦能,將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轉變為組織學習模式,積極推行研究性學習、游戲化學習、體驗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未來,要探索跨班級教師共享、跨學校課程選修以及跨區域教學協同等機制,以推動課堂教學新形態的創新發展。(河北日報記者 陳 華)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