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育—海淀教育招生和考試中心
靜悄悄的黎明過后,海淀小升初今天迎來重大利好——一派學位大幅增加,尤其是名校教育集團派位計劃增幅顯著。
據了解,今年海淀小升初人數預計3.2萬人,比去年增加5000人。這也意味著海淀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位供給壓力已傳導至中學,特別是初中學段。
響應陽光招生,海淀主動作為。接下來,海淀將著眼于未來10年學齡人口變化的趨勢,加強區級統籌,進行預期引導。
看過一派計劃后,京教君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今年一派機會增多了,而且還多了不止一星半點。經過與去年招生計劃和區域進行對比,京教君梳理出2024年海淀小升初四大變化:
參加一派學校數量增加。今年招生公辦初中校總數從去年的71所增至76所。其中,新增首師大附中科學城學校(新建校);十一學校北校區首次加入一派,且面向全區;新增4所借址辦學學校,分別是一零一雙榆樹校區、十一龍樾實驗、上地實驗、十一晉元。此外,育鴻學校2024年不參與一派計劃。
一派名額大幅增加,多所公辦初中登記入學派位計劃名額有變(具體變化詳見下表)。和去年相比,今年海淀小升初全區派位計劃大幅增加,增幅近15%(去年7135人,今年8190人)。
名校及名校教育集團校名額大量增加。名額增加最多的是十一學校,由原先的50人增至150人,十一北校區300人全部進入派位。值得關注的是,為優化教育資源分配和供給,十一、一零一、首師附等多個教育集團校一派名額增加。
新增4所借址辦學學校,借址辦學成為一大亮點。圈內人士表示,此種招生方式相當于增加了學位供給,擴充了優質學位,有助于緩解熱點區域升學壓力,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超級利好。
海淀區教委提醒家長,家長們對于小升初要有一個合理預期,充分利用好一派的機會,理性填報,不要把小升初進入理想學校作為唯一通道——未來中招的1+3、校額到校、集團內直升等政策都是很好的升學渠道。接下來“二派”的學位數量也將擴容,合理增加學位。請家長們關注相關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填報計算機派位入學志愿。
一派計劃大幅增加千余個多所名校集團校擴招
海淀將進一步發揮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優勢,推進擴優提質,在集團內部調配、共享辦學資源,化解高峰學段、熱點區域學位供需矛盾。
據不完全統計,多所名校一派計劃大幅增加:十一學校教育集團
- 十一學校,50個增至150個
- 十一晉元,60個增至200個,其中80個在十一晉元(區域一、四),120個借址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面向全區)
- 十一龍樾,借址十一未來城學校,初中部增加120個學位
- 今年新增的十一學校北校區,面向全區招生300人
- 十一中關村科學城學校,從45增至90個
一零一中教育集團
- 一零一雙榆樹,借址一零一礦大,增加80個學位
- 一零一溫泉,從去年的160個增至200個
首師大附中教育集團
- 首師大附中一分校,從去年的30個增至50個
- 首師大附中北校區,從100個增至200個
- 海淀實驗中學,從160個增至180個
- 首師大附中科學城學校今年首次招生,增40個學位(面向區域五)
此外:
- 人大附中二分校從去年的80個增至100個
- 二十中學新都校區從去年的140個增至180個
- 農大附中從去年的60個增至100個
- 海淀實驗中學從160個增至180個
- 北外附中從去年30個增至40個
- 交大附中東校區從60個增至80個
- 北醫附中從30個增至60個
……
專業人士指出,海淀進一步發揮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優勢,推進擴優提質,通過在集團內部調配、共享辦學資源,化解高峰學段、熱點區域學位供需矛盾,從而緩解海淀老百姓的升學壓力。
南生北引、海生外引進一步優化調整派位區域劃分
值得關注的是,海淀通過南(海淀南部)生北(海淀北部)引,海(淀)生外(區)引,進一步在區內優化資源配置,調整區域派位范圍,從而緩解熱點區域壓力,化解學位供需矛盾。
今年,面向全區招生的學校數量和招生計劃均有增加,參與學校從9所增加至12所,新增了十一北校區、十一龍樾和十一晉元,其它9所面向全區招生學校分別是:十一學校、人大附中分校、一零一中學,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加大北部地區學位供給,增加北部公辦中學寄宿計劃,對派位區域范圍進行結構性調整,加強臨近學區的協調。比如,有些學校擴大了招生區域:首師附玉泉招生區域為區域三、四,新增區域三招生范圍。一零一雙榆樹面向區域三四五招生210人,此前為區域一三四五(區域一仍有招生,為校借址辦學)。
部分學校招生區域縮減:
交大附中招生區域二三四,取消區域一招生。
交大附二分校招生區域二三四,取消區域一招生。
交大附中分校招生區域二三四,取消區域一招生。
建華實驗學校區域五,取消區域一招生。
積極與學位相對寬松的遠郊區合作辦學,借用外區辦學空間,增加海淀學位供給。比如,十一晉元借址石景山區的十一石景山實驗,上地實驗借址昌平的一零一昌平實驗等。具體變化一起來看——
關注多元化入學新方式
尋找適合孩子成長發展的最優解
據了解,今年海淀小升初人數預計3.2萬人,比去年增加5000人。新初一的學位缺口壓力確實不小,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頗為強烈。
值得關注的是,海淀為增加學位采取的多樣化舉措,也為未來初中入學增加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比如北部地區中學寄宿計劃,教育集團化,比如最近學院路學區集團化發展帶來的利好,還有將來更多在外區的就學機會,都是未來小升初家長考慮的新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一派計劃公布后,小升初家長就可以進行志愿填報了。
據了解,一派包含了登記入學、公辦寄宿、民辦搖號、按比例直升,4種升學方式,家長可以選擇填報1-10個志愿,每個志愿1所學校。
可以說,海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給大家提供的機會越來越多,1+3項目、校額到校的名額可能會增多,集團直升的范圍和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建議家長一方面好好把握名校一派擴招的好機會,另一方面理性選擇,不一味攀高,不要志愿扎堆,根據二派學校的情況合理確定一派“沖高”和“保底”的戰略。
如何理性填報一派志愿?
建議一家人不妨坐在一起,認真分析一下各種選擇的利弊,然后得出一個最適合孩子成長發展的最優解。
多列舉出一些考慮要素。比如,孩子適合高壓還是寬松環境?學習動力、學習現狀如何?上下學通勤時長多少可以接受?
總之,別盲目跟風,一味追求熱度。學校好不好,每個人的感受和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的適應性也不一樣,這就和小馬過河一樣。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盡量避免選擇讓自己透支的學校,避免長成“空心人”,避免讓死讀書填滿全部生活。要在學習之外的校園生活中多體驗、多感受、多玩樂。同時,選擇時可以適當地為自己留出上升空間,并不斷發展和精進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總之,一個淡定松弛的家庭,一所適合孩子個性發展的學校,一個內驅力十足的孩子,才能勾勒出最好的成長模樣。
附:完整版派位計劃表
海淀區2024年
公辦初中登記入學派位計劃表
溫馨提示
家長可結合學生所在區域查看以下分區域登記入學招生計劃表。(請上下滑動查看)
海淀區2024年公辦初中
寄宿學校(班)派位計劃表
海淀區2024年民辦初中學校
派位計劃表(海淀區)
海淀區2024年民辦初中學校
派位計劃表(外區)
編輯|京教君
內容來源|海淀教育、京城教育圈,由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