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綜合知識—教育綜合知識和教育基礎知識區別
《教育綜合知識》復習筆記共40頁,章節思路清晰,高分備考必備!由于篇幅有限,小編在本文僅展示了第一章部分內容,給同學們先睹為快!當然,如果你對此復習筆記比較感興趣,可以按照下方領取方式免費領?。?/p>
領取方式:關注公眾號山香教育回復“復習筆記”
第一部分:教育與教育學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說文解字》
③教育是發展健全的個性——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則,發展兒童的道德,智慧和身體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齊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德國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質的規定性,也是教育與其他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
②廣義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完善人的個性的一切活動。
③狹義教育:即學校教育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在特定的教育場所,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實施影響,使他們的身心朝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和過程
3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谑芙逃摺?/p>
③教育影響教育活動基本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①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學說觀點
生物起源論:代表人物:利托爾諾觀點:教育起源歸于本能.不足: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心里起源論:代表人物:孟祿觀點: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不足:否認了人是有意識的。
勞動起源論:馬克思的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5學校教育的產生
1. 原始社會有學校教育的萌芽,作為獨立的社會實踐部門的學校教育是在奴隸社會出現的
2. 我國經考證的最早學校在殷朝。未經考證夏朝就有學校成為“癢序”。周朝的鄉學分為:塾癢序校
3. 教育系統的產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設立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職業是——商代
5. 歐洲封建社會教育內容: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術)四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6學校產生需要具備的條件
學校產生需要具備的條件
①社會勞動必須出現相當數量的剩余產品,使一部分人脫離生產勞動,同時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分工,開始出現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和專門從事學習的學生
②具有相當數量的經驗積累,為學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內容
③文字等記載和傳遞文化的工具達到了一定水平
奴隸社會教育的出現的條件表現:
①經濟上,由于鐵質工具的使用,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②政治上,在體腦分工的基礎上,社會出現了階級和國家
③文化上,人們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勞動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
原始社會教育的主要特點:
①教育的非獨立性
②教育的原始性
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古代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教育的特點
①教育從社會生活特別是生產勞動中分離出,學校輕視體力勞動輕視生產經驗的傳授
②學校教育為奴隸主和地主階級所壟斷,具有階級性等級性。學校是培養統治人才的場所
③個別教學的組織形式,教育過程是一種灌輸和被動接受的過程
現代教育的特點:
①教育同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
②教育的日趨普及型和多樣性
③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紀中葉以后的教育特點:(重點背誦)①教育逐漸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務性,可選擇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為學校改革的基本價值訴求;②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學校教育網絡逐步建立,學校教育教學時空得到根本性改變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產性,政治性文化性得到人們的關注,教育在政治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中的功用得到系統和深刻的認識④教育的國際化和本土化趨勢同時彰顯⑤教育的終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階級性教育向終身化教育轉變。
獲取更多請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