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故事小學數(shù)學教師)
還記得第一次站上講臺時微微顫抖的聲線嗎?
還記得第一次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的手足無措嗎?
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學生進步時的欣喜若狂嗎?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幾度芳華。教書育人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每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的迷惘和掙扎,有著自己的收獲與喜悅。
有一種堅守叫做老師。時代在變,不變的是為人師表的愛與責任,是永遠年輕的教育理想,是不能忘卻的教育初心。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領(lǐng)會黨的十九大精神,鼓勵廣大教職工追憶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將思想力量凝聚到新時代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中來,海淀區(qū)教育系統(tǒng)開展了“不忘初心,教書育人”主題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教職員工的熱烈響應(yīng),共收到征文748篇,每一篇文章都飽含著老師們對踏入教師行業(yè)珍貴記憶的追尋和對教育事業(yè)赤誠的熱愛,透過文字不僅反映了海淀教育人的孜孜求索,也見證了海淀教育的發(fā)展和變遷。
我的教育成長
◆ ◆ ◆
研究生畢業(yè)來到海實快兩年了,帶著最初的教學理想,在一年的時間里,做了7次公開課,同時還作為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執(zhí)行編輯編寫了106篇微信稿。學校一位前輩說,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做了這么多節(jié)公開課,這會是怎樣的一場經(jīng)歷啊?現(xiàn)在想想,確實有過辛酸、迷惘,也想過放棄,但好在都堅持下來了,正是這些經(jīng)歷讓我從一名學生快速地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老師。
去年8月份,我又圓了一個教育夢想,以27歲“妙齡”當上了35個孩子的班媽,但是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把我當媽,甚至都敢直呼我的名字。一天中午,班里同學為了藝術(shù)節(jié)節(jié)目早早守在報告廳門口等場地排練,里面有正在練瑜伽的老師,等到老師們一個個從里面出來,本來稀稀拉拉等候的同學們突然自動排成兩列,讓我意想不到的情景發(fā)生了:他們主動向老師們鞠躬問好,還自報家門——楊琪是我們的班主任!其他老師們都驚訝于我們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我不禁回想,我們相處的這4個月時光中,也是像這一天一樣,有開心的事情和不開心的事情,有發(fā)生矛盾的時候,也有互相理解的時候。但是,我始終知道班級是一個共同體,而成長要從一點一滴的改變開始。
一開學我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非常依賴智能手機。這個時代讓他們從小接觸電子屏幕,習慣了看圖、看視頻,快速接受信息,卻不習慣慢慢閱讀書籍。雖然很多孩子知識面很廣,但面臨知識碎片化的問題。通過觀察和了解,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大多不會進行深度閱讀。而在我的成長中,讀書教會我生活的態(tài)度:踏實學習、認真做事。因此,我希望我能用自己讀書的行動影響我的學生,讓他們在高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我從看著他們上自習變成和他們一塊上自習。我給自己在教室里預留了一個座位,自顧自地看書,對于我來說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剛開始學生會偷瞄我,估計在想:老師這么大年紀了還學習啊?在學什么呢?等到下自習課了,我裝作不經(jīng)意地把書落在桌子上,馬上就會有好奇的學生過來翻我的書,他們能看到我的書上劃滿了批注。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我在全班宣布,我的所有書都能借給他們讀,而他們也可以在老師的書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就像把朋友圈的留言和回復用筆寫在書上一樣。
學生來了興趣,有學生向我借書,有學生去歷史教室找書,有學生開始下課跟我探討專業(yè)問題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班里孩子們都有了讀書的意識。下一步,我打算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家校共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形成閱讀的氛圍。
我一直有一個愿景:有一天男生在微信群或者課下聊的是某一本書的觀點而不只是游戲,女生聊的是詩歌、散文而不只是偶像,我也愿意相信,總會有一個、兩個孩子通過書籍和他的老師真正實現(xiàn)跨越年齡的交流,總會有一本書、兩本書在嘈雜中觸動我們的心靈。
因為我知道不是孩子不愛閱讀了,而是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沒有讓他體會到閱讀的美,他們需要引導。
令人欣喜的是,35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在一點一點創(chuàng)造奇跡,學習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也算是對我4個月班主任工作的鼓勵。
16個月以前,懷著一顆真心,帶著理想和憧憬來到這樣一所中學,也許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等著我去迎接、去突破,而我也一直相信,保持住我的教育初心,我將一路前行!
作者:楊琪
編輯:黃依依
投稿郵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內(nèi)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記者的原創(chuàng)以及征集資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權(quán)外,禁止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責任。本公號榮獲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聞宣傳策劃創(chuàng)新力獎”和“首都教育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大獎!
優(yōu)質(zhì)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號: hdj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