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教育科學研究院;廈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
5月15—17日,第二屆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建廈門圓滿落幕。本次論壇為期三天,聚焦“創新學校內涵建設,促進優質均衡發展”主題,通過主旨演講、三個分論壇(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模式創新、九年一貫制學校文化校園實踐)以及課堂教學觀摩與研討、學校參訪、圓桌會議等形式交流展示九年一貫制學校共同體成立以來的建設經驗、發展模式和未來方向,力爭突顯學術性、研討性、互鑒性、有效性與發展性,進一步凝聚共同體學校力量,立足當下、立足長遠、立足未來,搭建好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建設平臺。
··主題報告··
廈門市教育局局長陳珍帶來關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定位與區域推進》的演講。對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發展定位,陳珍局長認為整體性與連續性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本體特征;“減負”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發展著力點,九年一貫制學校減去了電腦派位等環節緩解家長焦慮,縮短了學生的適應期減輕學生焦慮,減輕了學生負擔,提升了教育質量;穩定的成長環境是九年一貫制的天然優勢。陳珍局長就如何區域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提出寶貴的思路。其一,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讓一貫制辦學走在前面;其二,推動成立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發展共同體,面向全省聯動發展;其三,加強戰略合作,落實基礎教育改革“五大行動”,①五育并舉育人模式建設,②優秀學生培育,③核心素養培育能力提升,④教育教學評估指導,⑤區域教育發展成果提煉推廣;其四,試驗“五四”分段管理,在整體規劃中優化義務教育,提高學制彈性,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舉措之一。此外,陳珍局長還提出了學校推進一貫制辦學的基本策略。建“一貫式”課程體系,在保持連續性中增強底蘊,廈門市注重引導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課程體系建設上把9年作為一個單元來整體把握,努力避免課程實施的不連續性和不完整性;同時,還鼓勵九年一貫制學校構建一以貫之的德育、勞動教育目標體系,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一體化”打造師資隊伍,在“無縫銜接”中實現融合,初中與小學交替安排師資,打破教師使用的學段界限,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師深度卷入教學研究,開展跨學段集體教研,實現教師貫通培養。探索“一貫制”管理方法,在因校施策中形成區域經驗,注重強化一貫制學校管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層次性,鼓勵學校因校施策,打通管理堵點、優化薄弱環節,形成“一貫制”管理的一校一方案。
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謝維和帶來《貫通: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的演講。針對如何促進九年一貫制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謝維和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①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優勢是什么?②實現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優勢的思路是什么?他認為,進一步認識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合理性與價值是非常必要的,這能夠從整體上更加有效地實現義務教育的目標,特別是通過整體設計與課程安排,提高義務教育的辦學效率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要貫通培養的“總—分”結構,即小學與中學貫通的結構特征。小學教育在這個教育體系中的定位,突出表現為它的“入門性”,主要體現在為以后更高一級的教育,包括中學教育等做好準備;為兒童和小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培養讀、寫、算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礎能力與基本素質;形成良好的世界觀“雛形”,有對世界整體的了解和簡單直接的把握。而中學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種學科課程和學科教學,它們反映的是一種對世界的專門性的分門別類的認識,他們對世界的把握更多的是一種間接的。貫通培養最突出的矛盾與挑戰是小學與初中之間的張力與銜接機制,這種銜接不僅僅是認知發展,更是整個身心發展的銜接與貫通。1.要關注學生身體成長的貫通,青春期是人生中變化最多最大的一個階段,這種變化不僅僅是身高與體重的變化,更有其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在這期間,學生基本上全部完成發育,會出現循環器官的問題、性意識開始覺醒、內分泌系統的變化等生理問題,心理變化也隨之出現,對個人儀容的欲望,情感容易激動,有濃厚的社交興趣和強烈的活動需要。2.自尊與自我認同的貫通,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小學生發展與形成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而中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則是在小學教育形成的自尊基礎上,通過分科課程的學習,以及更加廣泛的社會交往,不斷發展與培養自我的自我認同,這種從自尊到自我認同的銜接是健康成長的關鍵。3.同化學習與順應學習的貫通,這是小學生學習模式與中學生學習模式之間的銜接。4.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的貫通,這是小學課程模式與中學課程模式之間的銜接。5.情境教學與概念教學的貫通,這是小學教學與中學教學之間的銜接。6.課程設置分為兩種不同的編制模式,即二重圓周制和直徑一貫制。二重圓周制,同一個課程的內容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進行重復安排,螺旋式設置,并不斷擴大和提升教學內容的范圍與深度;直徑一貫制,即按照九年的一體化安排語數外等課程,進而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能。謝教授認為,這兩種課程編制邏輯各有其合理之處,它們對不同學生的適宜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課程編制中應因地制宜,不斷熟悉和掌握中小學課程編制的這兩種不同邏輯與方法,同時,可以將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將小學課程編制的心理學邏輯逐漸轉變為中學課程編制的類型化邏輯。
16日上午的開幕式在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舉行,清華大學資深教授、著名教育社會學家、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謝維和先生,廈門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陳珍,國家督學、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李迅,廈門市委教育工委委員、二級巡視員鄭朝南,廈門市教育學會會長林佳添,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長江金輝,廈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莊小榮,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關俊偉主任,特聘研究員吳啟建等專家領導出席。福建師范大學,廈門市教育局,福建教育出版社,以及我省部分市區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院(校)領導教師代表,京津冀閩瓊教育共同體學校領導,九年一貫制學校高質量發展共同體代表,廈門行之教育科技研究院代表等近300人參會。開幕式由林佳添主持,李迅致辭,他著眼于黨和國家教育科技人才的政策導向和新要求,從歷史從當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教育如何守正創新、如何繼往開來,指出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在扎實推進教育強國實現優質均衡中的使命和責任,“同道想成,履踐致遠”,期待廣大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作出新貢獻。
16日下午的分論壇分為三個主題,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建設由李志東主持,并帶來《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的校本化建構》的精彩演講,參與嘉賓有李日松《依托勞動技能大賽構建九年一貫勞動課程體系》、黃亨容《九年一貫制學校活動課程:實施、整合和銜接》、吳鶯燕《淺談小初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銜接策略》、王琳《廈門市禾山中學“向陽”課程體系建設規劃與實施》、陳宗林《構建“五緣二”課程體系,探索評價改革實踐》;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模式創新由張榮生主持,并帶來《從常規管理走向文化引領》的精彩演講,參與嘉賓有陳條元《“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實踐與思考》、陳燕燕《發揮九年制學校優勢 促進小初一貫式發展》、吳金開《“搭臺、成長、賦能”三步模式,提質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許麗《一以貫之 融合有道--廈門市翔安區實驗學校“1+4+N”管理模式初探》、吳偉雄《淺談對學校管理的認識》、魏生全《鄉鎮合并式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融合策略的優化與實踐》、何英萍《落實“雙減”,提質減負增效》;九年一貫制學校文化校園實踐由王曉波主持,參與嘉賓有劉有助《九年一貫制學校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思考》、昌旭榮《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提升學校發展內涵》、林輝慶《探尋學校教育管理中的文化力量》、范美麗《深耕“竹品”賦能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以建甌竹海學校為例談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張斌《弟子規韻潤心田,和創文化共成長》、趙繼容《從容:好學校應有的模樣——從容教育文化建設實踐探索》。
15日下午的圓桌會議,15所理事學校校長、華東師范大學蕪湖實驗學校校長陳康金、廈門行之教育集團王曉文、李迅、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吳啟建以及關俊偉參加圓桌會議,就共同體成立以來的工作進行交流,對未來的發展進行謀劃,對促進內涵發展、交流互鑒起到推動作用,并期待未來各校之間能開展實質流。
17日上午的課堂觀摩共有共24節,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地理、物理、生物、音樂、美術八大學科,共兩百余人觀摩。
17日下午,與會老師到廈門第五中學、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廈門市梧侶學校進行參觀,并開展深度交流。
來源: 德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