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教育集團、山峰教育集團曾慶石
身為BU集團的創始股東
李世峰在眾人的眼中
一直是親和有理,溫文爾雅的典型
但骨子里,他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
卻有著銳意進取,當仁不讓的風格----
兩年前,李世峰以堅毅果敢的勇氣,提早布局,從獲利豐厚的房地產企業轉型為勵志于培育自有學校品牌的教育集團。如今,他帶領著年輕的團隊,正在實現一次堅決、徹底的行業質變。
兩年前,李世峰與兩位BU的伙伴殺入了教育行業,在上海青浦區域中心打造著一座新的平和學校。如今,所有的期待都已成為現實。上海青浦平和雙語學校已經開始面對社會招生了。
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報名現場氣氛熱烈----此次,只有150個名額的招生計劃,卻吸引了1,000多名家長來到家長見面會咨詢!
轉型教育行業 結緣平和學校很自然地,BU君的話題從企業轉型開始。李世峰說,其實自己從創業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在思考“往何處去”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行業正在走向平穩發展的道路,其行業空間和利潤構成都促使我們進行產業的升級。于是,尋找企業的下一個方向,就成為了一條必由之路。”
“教育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其實,即便擁有財富和大量社會資源的人,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依然會為子女的教育問題發愁。當初,我為了孩子上學的事情也是費盡了周折。從中我也發現:即便是在大城市里,教育資源的稀缺或者說分配不均衡,也是個廣泛存在的現象。”從那一刻起,李世峰就萌生了轉型教育行業的想法。
”所以,我們與平和的合作,可謂是機緣與愿景的高度融合。”李世峰說。眾所周知,平和學校誕生于1996年9月,2002年9月在高中部開設國際文憑課程,實施全英文教學。2003年5月,通過國際文憑組織(IBO)審核,成為IB成員學校。2004年12月,學校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認定為“上海市首批雙語學校”。2007年被批準為“上海市直接向境外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學校”。雙方的聯合辦學,可謂是強強聯手的典范。
“在我們三位投資人中,包一晨先生就是平和的早年畢業生,他對母校懷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們是把最好的資源都撲在這個事業上,社會各界也都非常支持。”
事實上,由李世峰、包一晨、湯子嘉這三位好兄弟組成的教育界“三劍客”,因為這個項目,不但在“齊心協力,齊力斷金”的共同奮斗中感情愈發深厚,也更加深了彼此合作的默契----在項目推進需要幫助和支持的時候,三位股東都不遺余力地支持團隊,并提供最好的資源。李世峰認為,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踏準了每一個步子,這樣的開辦速度、規模和軟硬件的質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七億投資 再創輝煌“精品、高素質、國際化”是平和學校多年以來堅持實施的辦學宗旨,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每年的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均以優異的成績從平和學校畢業。小學,初中及高中畢業生的畢業質量,在全市始終保持名列前茅。進入平和學校,度過孩子們的人生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很多家庭追求的目標。
此次的新校開幕,平和學校極為重視,校方派出了工作超過20年的現任平和總校副校長蘇晨杰擔任平和青浦的校長,攜平和骨干教師構建管理團隊;而平和青浦的區位優勢更是不凡,校址坐落于朱家角旁、淀山湖畔,兼具了人文與自然之美。
僅僅是建設校區,山峰教育就投資了七個億。規劃之初,李世峰還特地去北京考察了著名的北京房山四中,他三顧茅廬請到了房山四中的設計者,曾獲2009年世界高層建筑協會最佳高層建筑獎、耶魯畢業的設計師的李虎及其團隊。
提起李虎,在業界可是個響亮的名字。他是OPEN建筑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國際著名先鋒建筑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特聘設計導師。曾任美國斯蒂文·霍爾建筑師事務所合伙人。
李虎負責設計了北京當代MOMA、深圳萬科中心、成都來福士廣場和南京四方美術館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都市建筑作品。但他的得意之作還是在學校設計方面,曾經設計了田園學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區和清華大學海洋中心等項目,此次他更是以國內最高標準設計規劃了平和青浦校區。
建成后的平和青浦的學校建筑,成為了一座“教與學”的村莊。李虎的設計團隊在建筑群中植入了花園、池塘、森林、山丘農場、足球場等豐富的內容----每一個尺度不同的小建筑都被賦予自己獨特的屬性,并且承載了不同的功能----孩子們在12年的校園生活中,能夠感受到一年四季環境的變化以及不同的學習場所的改變。在這個村莊里,不再有乏味和刻板,所有的體驗都組成了一個完整而精彩的學生時代。
”在整個設計施工的環節,我們做房地產出身的背景,馬上開始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無論是項目設計還是在施工建設,我們都推進順暢,我們力圖做到盡善盡美,以打造‘百年名校建筑’為目標。”李世峰說。
構建好底層素質,鑄就人才的未來“縱觀中國的教育歷史,無論是在動蕩的年月,還是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不斷涌現出來。所以,對于所謂逆境教育的提法,我們認為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根據我們的理解,孩子們在成長期內,得到安全、溫暖的人文成長環境,是正常和正確的。就好比悉心培育出的花朵,開的更艷麗、芬芳一樣。”李世峰形象地比喻說。
“做教育行業,我們希望帶給孩子一個底層的穩定的操作系統,這樣,他在面臨各種問題的時候,都能做到有序的、有目的的去處理。”李世峰的這一提法與平和的萬瑋校長不謀而和。萬瑋校長也曾經說過:寧可失之于松,也不可失之于緊。
事實上,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平和學校已經總結出一整套適合中國學生的學習成長理論和實踐經驗,其成功的教育成果已經被社會和學生們所認可。目前,平和學校設有小學部、初中部、IBDP高中部和國際部,有來自于26個國家和地區、26個省市的1550余名學生,他們在平和學習中西文化課程,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同時,平和學校還兼顧中西文化教育特征,兼容先進的國際教育理念,形成了多元并舉的辦學特色。學校IB高中大學預科課程班的六屆畢業生,已引起了包括美國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加洲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劍橋、牛津、加拿大UBC、多倫多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世界著名學校的關注。而平和青浦的建成開幕,更是在平和的教育版圖上,布下了一枚關鍵的棋子。
“打樁式”與“刷墻式”在中國,傳統教育強調苦讀,大量地做題訓練,所以某種程度上,學習是一件苦差事;而西方教育哲學則強調快樂學習,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中國的“打樁式”教學與西方的“刷墻式”教學兩者對比,互有優劣。
面對這一現象,萬瑋校長指出:“平和經過多年實踐,在教學中結合二者之長,重視教學效率,重視課堂時間,打好扎實的學科基礎,學生具備極強的學術競爭力,卻不為應試而刷題。”
當然,在現階段,平和青浦的第一批學生離沖刺的時刻還早,但李世峰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肩負的使命。“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慢慢鋪開這張巨大的教育掛圖。畢竟,教育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螺旋式的慢生長過程。”
”我們希望,借助青浦校區建筑、地段以及平和教學的先天優勢,升級自身的教育產品,一步一步向理想邁近。“李世峰說。
培養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國際人李世峰早年在加拿大就讀,“在國外的求學經歷,是一個開闊眼界,堅定自我的過程,說實話,我覺得回國才是自己的歸宿。”李世峰小時候在新疆長大,那一片廣闊大地留給他的是對祖國的懷戀以及內心深處追求宏大理想的動力。
不久前,他的一個加拿大朋友帶著自己在異國出生的“ABC”小孩回國,李世峰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教養,知識、談吐都不錯,只是不會說中文,于是就開玩笑地問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啊。不料,孩子飛快地回答,我是加拿大人。
這回答,令李世峰陷入了沉思。“其實,這個不能怪孩子,因為他成長的環境早已離開了母國;但讓成長期的孩子置身于‘無根’的教育背景,真的是讓人無奈和惋惜。”李世峰覺得,從小建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認知,對于一個人未來的歸屬感和文化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落實到平和青浦,我們將采用“國家課程+平和青浦特色課程+拓展課程”的課程群的模式,涉及到語言與文學、數學與邏輯、人文與社會、科學與技術、藝術與設計、體育與健康、生活與實踐等幾個領域,此外開設幾十門各種類型的選修課,立體地實現育人理念。”對于新學校的教育方式,李世峰是自信滿滿的。
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非洲有句諺語說:“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平和青浦的校區就像一個自然的村子,把教育理念與周圍的社區融合起來,構建出一個形態多樣、功能多元的村落式建筑群,以包容開放的空間體現出對個體的尊重與自由的寬容。
平和一直以來追求“把學生交給最好的老師”。現擔任平和總校副校長一職的蘇晨杰將常駐擔任平和雙語青浦學校的校長。平和雙語學校目前實施的融合課程,其前身是蘇晨杰副校長領銜探索的原平和國際部課程。因此,她可謂是平和“融合課程之母”。擔任副校長同時兼小學部校長的牛瑛老師,在加盟平和之前,曾擔任楊浦區名校同濟實驗學校的副校長兼小學部校長,是上海灘少有的集教、研、訓一體的課程專家。
萬瑋校長曾經總結,對于教育的評估標準有兩種:一種是麥當勞、肯德基的全標準化式的評估:大家都一樣,一樣的油、一樣的雞翅,最后出來的產品都一樣了;另一種是米其林餐廳式的“有底線、無上限”的評估,這是一種慢生長狀態,給家長、老師并不是整齊劃一的方案。李世峰對此很是認同。
作為上海第一家招收中國籍學生的IB課程學校,平和自2003年以來,開始把從IBDP中吸取的養分反哺到小學和初中階段的中西融合課程的探索中。平和在多年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做出了《融合課程的課程指南》,以此為參照,就可以采取“米其林餐廳式”的評估方式,確保教育教學保持高質量。
“我們計劃在今年在開辦5所學校,未來幾年內,開辦50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所有的校園建設規劃,教學課程制定以及師資匹配等環節都在準備和推動當中。”李世峰說。
山高人為峰,賦能繪藍圖如今,山峰教育“以人為本”地規劃著自己的行業藍圖。在李世峰的棋局里,做一個山峰人自己的教育品牌才是立足中國教育事業的根本。“第一步,我們要整合教育資源,培育和輸出山峰教育的品牌;第二部,我們將借助資本的力量,在不久的未來,實現IPO,為企業發展繼續更多的力量和資源。”
目前,山峰教育以及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行動起來,包括長三角、安徽、湖北、山東、浙江等地的山峰學校的選址正在展開,而其上市的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所有的這些條線,都融入了當年做房地產行業時的項目管理經驗。
在短短不到兩年間,一座動能完善,師資齊備的平和青浦學校完美的“出世”,李世峰總結說,平和學校的建成,離不開各級政府用包容和肯定的態度支持項目的推進,并且全力協助解決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平和教育集團對首次的品牌輸出的重視和大力配合;來自社會各界的熱情和關注也為學校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李世峰也不由地感嘆,冥冥中自有天意,看似大幅度跨行業的產業轉型背后,依然可以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方向確定后,我們只需要邁步前進,努力去實現規劃中的目標。”李世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