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口碑怎么樣、中公教育口碑怎么樣知乎
頂端新聞記者 景凌
近日,頂端新聞消費維權新平臺“我想@老板”接到來自河南省、黑龍江省等地的消費者留言,投訴中公教育未按約定期限足額退還學費。
接到投訴線索后,頂端新聞“我想@老板”記者多次聯系中公教育河南總部未果,后聯系中公教育總部投訴熱線,接線客服拒絕對此事做出回應。
【全額退款變分期退款,消費者接受方案后也未得到按時打款】
投訴人小然(化名)敘述稱,2023年初報名并參與中公教育線下班學習,后未通過當年的相關考試。
按照協議約定,中公教育應在2023年8月全款退還協議約定金額,但未如期退款。
小然于2023年10月前往河南中公教育總部進行協商,中公教育提出分期退款方案,但只退款一期后再無繼續退款。截至2024年4月28日,小然仍有37800元學費未被退還。
小然說:“當時覺得中公教育是大機構,沒想到后面態度會這么差。根據其他學員的經驗看,除非起訴強制執行,否則很難拿得到退款。但中公的總部在北京,起訴的話很麻煩。”
在對中公教育的投訴人中,小李(化名)面臨的狀況與小然基本一致,她在2022年初繳費報名河南省考協議班,協議約定筆試若不通過將全款退還學費。在確認考試未通過后,其于2023年2月接受了中公教育提出的分期退還方案,并辦理退費手續,于2023年4月收到了一筆3380元的退款,其后再未收到退款。截至2024年4月28日,小李仍有3萬元的學費沒有被退還。
【河南中公人員稱總部不撥款,省級分機構無力支付退款】
多次聯系中公教育北京總部與中公教育河南總部客服熱線無果后,頂端新聞“我想@老板”記者以學員身份前往中公教育河南總部詢問相關情況,并了解退款進度。
在前臺人員說明來意后,頂端新聞記者被指引前往教務辦公室進行咨詢。到達時,辦公室內正有一位學員在與工作人員進行溝通。
工作人員在核對相關信息后直言這種情況建議起訴,“你這個金額很大,還剩余10期左右,哪怕每期都能按時退款也得10個月,并且所有學員的退款都已暫停了有將近半年,后面也不能保證每期按時退款。”
頂端新聞記者詢問除起訴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法,工作人員稱省級分機構不能直接支配相關款項,只能等北京總部撥款后才能為學員打款。目前總部沒有按期向省級分部打款,因而省級分部無法為學員退款,他們只能如實登記并反饋情況,但不能保證總部撥款的金額與時效,若起訴要求強制執行,能夠更快獲得退款。
教務辦公室門口貼有幾張提示,分別寫有退款咨詢聯系方式、投訴渠道、詳細的起訴流程。工作人員稱是為了給退費學生提供參考。
頂端新聞“我想@老板”記者多次聯系提示上所寫的河南省退費咨詢熱線,均未能接通。撥打中公教育北京總部退費熱線接通后,接線人員稱僅針對學員服務,退費問題需聯系新聞部門咨詢,在頂端新聞記者追問能否提供新聞部門聯系方式或代為轉接后,接線人員沉默不再答復,直到頂端新聞記者掛斷電話未給予相應回復。
圖說:中公教育河南總部
【律師:中公教育單方面改為分期退款屬違約】
河南中豫律師事務所律師賈光娟認為,若學員與中公教育簽訂的合同約定“考試未通過就一次性退還相應學費”,而中公教育單方面改為分期退款,則屬于違約行為。學員可要求中公教育按照合同約定一次性全額退款。
若中公教育不能按照約定時限進行退款,學員可主張相應的賠償,違約金通常以違約行為發生時中國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標準為基礎進行計算。
賈光娟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范圍為生活消費,職務類考試培訓能否屬于該保護范圍存在較大爭議,學員若選擇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訴訟途徑,有可能不能獲得支持。
【競爭加劇,退費訴求增加,中公教育現金流緊張】
“考試不通過就退錢”的協議班模式,對于考生而言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公考競爭激烈報錄比低,考生參加培訓的意愿強烈,但也害怕考不上浪費錢。
協議班模式則為考生提供了“兜底”,考生既可以得到課程資源,在考試失利的情況下還能得到退還部分甚至全部學費,降低風險,這讓考生可以放開顧慮報名。
這樣的模式為中公教育吸引了大量生源。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協議班的隱患開始暴露。
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考計劃招錄人數為3.95萬人,共有約303.3萬人通過招錄單位的資格審查。報錄比達到77:1。2023年國考計劃招錄人數為3.71萬人,通過招錄單位資格審查的考生約為260萬人,報錄比為70:1。
從報名人數與報錄比的增長可以看出,國考競爭更加激烈,考生落榜幾率增加。理論上,也將導致培訓機構辦理退費的學員增加。
中公教育協議班承諾可退還的金額基本在總學費金額80%以上,退費后的培訓收入很難覆蓋成本支出,協議班將變成機構的沉重負擔。
中公教育的財報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公教育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70億元、-11.02億元、-2.09億元,連續三年虧損。雖虧損額在逐年收窄,但仍未能扭虧為盈。
近年來,中公教育各地分支機構均出現退費難問題。據河南省分部工作人員所述,總部不予撥款,各省分機構無力按期退款,所有學員的退費進度都已暫停半年左右。
財報顯示,2023年中公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00億元,可見公司現金流緊張,短期內退費困難。這直接導致學員與機構產生糾紛。
愛企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關的裁判文書共有523件,其中教育培訓合同糾紛法律文書占比很大。且判決結果多為要求中公教育在指定期限內全額退還培訓費用作結。
一邊是遲遲未能扭虧為盈的財務壓力,另一邊是要求退款的維權學員,協議班模式還能走多遠,中公教育又該如何解決眼下難題?要求退費的學員們,都在等這個教育服務巨頭給出答案。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頂端新聞開通了消費維權新平臺、消企溝通新平臺——“我想@老板”,由河南省市場監管局、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指導,向廣大消費者征集消費維權線索,搭建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優化消費環境。如遇到消費維權難題,可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登錄填寫相關信息,進行反饋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