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教育-幼兒園美術教育對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孩子生性喜歡藝術,而繪畫是孩子表現對周圍事物感知、理解、抒發內心情感的一種自然的宣泄方式,將孩子們的學習區域從班級延伸到藝術空間,讓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
今天我們就來到四川省直屬機關東府幼兒園,感受這里的孩子在12個藝術空間里所揮灑的藝術創想吧。
特別鳴謝:四川省直屬機關東府幼兒園
誰說幼兒園里的美術活動不可以在戶外走進幼兒園就被眼前的一幕所吸引,孩子們幾乎全都在戶外。有的橫七豎八地趴在草坪上、有的三五個孩子蹲在地上、還有的拿著大大的畫筆、刷子...原來這就是孩子的“美術課”。
在哪里是孩子們是最放松、最自由的狀態?毋庸置疑是戶外。
孩子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小班的孩子隨意自在地趴在七彩毯上、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偶、三三兩兩的一起繪畫、涂鴉。
聽到孩子們爽朗的笑聲,便知道孩子們有多享受這樣的時刻。
“給我瞧瞧你的畫”兩個小男生特別認真地在討論他們的作品。
另一邊場地是中班的孩子們自由組合共同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繪畫。
有的小組會事先討論共同繪畫的主題是什么,而后分工來完成作品。有的小組會分配好各自的繪畫“領地”,獨立創作。真是很期待這樣的合作繪畫所帶來的驚喜!
在東府,你看不到老師們教孩子畫畫、做手工。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幾乎都是自主地來完成自己的作品。
“放手”是東府老師支持孩子美術創作的一種方式。在必要的時候老師會與孩子們討論他們的作品,這是老師給孩子未來繪畫提出建議的重要途徑。
多種繪畫材料、工具供孩子們去選擇:廢舊紙盒、粉筆、彩鉛、卷紙等。
戶外一排排小木屋都可以供孩子們去涂鴉、刷漆。孩子們最喜歡到這里變身為“粉刷匠”,粉刷自己的小房子了。
孩子們在每次游戲活動時多數是像這樣一起討論、嘗試、去探索。開放式的美術活動才會真正的激發孩子們的創作原動力。
小、中大班的孩子分別在不同的戶外場地進行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
隨著戶外音樂的響起,孩子們陸續地起身脫下圍裙、歸還畫筆、整理場地。沒有老師的催促引導,孩子們儼然有序的結束活動。
走進室內,老師們為我們揭曉了東府藝術空間的由來——將孩子們的學習區域從班級延伸到公共活動區以及戶外場地。
原來,在東府幼兒園里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本《東府游記》,打開小冊子,你會發現像是一幅尋寶地圖,有了它,孩子們可以根據標注的地點去尋找自己想去的創作空間。漂流屋、創想林、布藝坊......到目前為止一共12個藝術空間分布在幼兒園里。
《東府游記》也是幼兒園的混齡活動,不局限于班級、年齡。孩子們根據標注的地點去尋找自己的喜愛。每一次孩子們到藝術空間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通過《東府游記》既可以使孩子們大膽地去接觸自己班級以外的陌生環境,也能培養他們的空間感。
公共區域隨處可見的幼兒作品
幼兒園入口處是一個開放式的展示區,前不久孩子們剛完成的“彩石子”作品和原木綠植擺放在一起,讓孩子們的創意源于自然、回歸自然。清晨,孩子和家長一同走進幼兒園時就可以感受到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象。
藝術展對于這所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太不足為奇,每周都會在幼兒園大廳的宣傳海報“東府創意美術展”中預告本周的開展主題和時間。
海報也同時是一處互動區,留心看”點贊榜“里的留言,會發現孩子和家長都非常期待每一次的美術展,也會分享自己的觀展心得。
展會的”主辦方“就是孩子本身,每一個班級會共同負責每一次的展會主題、展品內容以及展會形式等所有策劃工作。孩子們對于自己的藝術展特別重視,想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用最好的方式展示給大家。
中班孩子的畫展,展出的是手工花作品,孩子們用不同的材料貼拼各種各樣的花卉。
秋季落葉主題展。
瓶子玩偶展。
東府幼兒園坐落于成都市,成都美譽為“東方傳統與現代時尚水融”的城市,我們也從這所幼兒園中的藝術走廊里隨處都可看到,古典與現代,生活與藝術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折扇水墨作品,讓孩子感受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的特色風格與精髓。
爬梯子的大熊貓、幾株綠植,結合紙盒里被孩子們創想的每一個故事情境,這面來來往往,上下樓梯的墻面就"活了"。
孩子們的作品無論利用什么材質或是任何呈現的方式,都可以看到老師們的點睛之筆——動靜之間,草木融合。在不破壞孩子們作品的原本創作下,老師結合藝術感所遵循的本質,使得作品被更加完整的形式所展示出來。
只要是孩子的作品,幼兒園都視為珍寶。某個孩子或許無意間上下樓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可以開心一整天,掃去所有的陰霾。這大概就是幼兒園公共區域的價值體現吧。
填涂、線描、玩色,這是孩子們與藝術的第一次邂逅,讓孩子自由發揮創作靈感,叩開藝術的門扉。
在開口強調藝術的重要性之前,我們就被“還有比藝術更重要的東西”的聲音打斷,孩子們在被所謂“該學的東西”折磨、灌輸的過程中,逐漸降低了繪畫、做手工等其他藝術領域的比重。而東府幼兒園卻將藝術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
解密東府藝術空間-漂流屋-
在樓梯的轉角處發現了一個樹屋名叫——漂流屋。這里擺放著大大小小,形狀材質不同的瓶子,罐子,讓孩子們利用不同的材料來裝扮。
路過每個班級都有發現這些瓶子的身影,造型各異。看來都是孩子們在漂流屋里完成的作品,生動形象的瓶子漂流到了每個班級,每個角落。
豐富的材料、齊全的工具投放,使得孩子們在藝術創作的實際操作中更容易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童畫廊-
以童話為主題的“童畫廊”,讓孩子用色彩描繪每一幅童話故事,孩子們開心的握著畫筆,肆意描繪線條,徜徉于繪畫的天地中。
孩子們在繪畫時,在使用多重顏色時,最應該注意的是相鄰顏色的選擇方法,摒棄固定思維,仔細觀察在藝術萌芽期也是十分重要的。
童話廊里幾幅世界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孩子們創作時可以感受到藝術的靈感,帶來“好的感覺”,也同時讓孩子對色彩的運用更加敏感,這正是藝術無師自通的最好途徑。
-布藝室-
世界頂級奢侈品香奈兒創始人——加布里埃·香奈兒,在對她的自傳中寫道:兒時陪伴她最多時間的玩具就是“針線、碎布“。
而現今,生活的富足讓許多家庭里似乎都不太常見到針線,孩子們更是沒有機會去接觸。幼兒園里的“布藝室”讓孩子們過足了設計師的癮。
在"布藝室"里用大大小小的紐扣、碎布讓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精細動作能力。
孩子們在布藝室認真專注的模樣,還真有點設計師的感覺。別看他們看似沒有任何設計圖紙的剪裁,詢問他們的設計初衷,孩子們一個個興奮地都可以娓娓道來。
藝術領域中的審美教育雖然并不能讓所有人成為藝術家,但審美的作用是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生活藝術家,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東府里的孩子,便是在美的歷程中不斷遨游。
-線繩鋪-
“線繩鋪”在沒有孩子身影時,只看到顏色齊全的繩線被安靜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可當孩子們在這里游戲時,你會發現線的玩法數不勝數,五彩圣誕樹、瓶子被穿上了漂亮的花毛衣,彩虹盤杯墊...等等。你會感嘆:東府的孩子真是技多不壓身啊!
兒童的手工活動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成型的一種造型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對于發展兒童雙手動作的精準性、靈活性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兒童的耐心細致的做事態度有重要的意義。
-創想林-
走到“創想林”活動區,仿佛走進了一片叢林中。環境是無聲的老師,更何況大自然自帶神奇的魔力,所有的材料統統是大自然的產物,收集的落葉、干木枝、松果、羽毛等等。
滿教室掛滿孩子們親手制作的輕盈飛舞的原木吊飾,給創想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在這樣的美術活動區中,孩子們既能與各種材料進行互動,感受它們獨特的表現效果,又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自己感興趣的工具材料,顯示自己的才能,形成個性化的表現。
-紙藝站-
盡可能降低材料的結構化,最大限度地給孩子在不受成人干擾下作用于材料地自由度。“紙藝站”——讓孩子藝術表現方式更靈活、讓孩子在藝術創作中更自信。
由于繪畫是平面造型,便于觀察和討論,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使用更多,而在美術活動區就可以為幼兒接觸繪畫、紙工、泥工、剪裁制作等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給予孩子更多的發揮空間。
美工區的材料最為繁多、集中。分門別類的收納擺放、一方面方便老師們在活動結束后的整理,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歸類收放物品的習慣養成。
-木作坊-
木作坊——看見大小不一的圓木樁整整齊齊地放在桌子上,有已經制作完成的木制小擺件、還有未完成的木料,就連刨出來的木屑也被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盒子里,整個屋子充滿了淡淡的木香味。
依墻打造的格子柜里擺放著木工制作要用到的扳手、鉗子、釘錘以及保護孩子的安全手套,孩子們像小木匠一樣去打磨屬于自己的作品。
孩子們嫻熟地使用各種工具、鋸木頭、釘釘子、打磨木塊,儼然是一位工匠技藝高超的技師。
最后的話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支持幼兒審美、感知和表達的載體,也是幼兒感受美、表現美、樂于參與、充分體驗、自由表現的園地。
較之過去單一的美術集體教學,東府幼兒園的"東府創意空間”試圖以彈性寬松的時間和空間,豐富的低結構材料和多層次的活動方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空間。
在每一個“東府創意空間”里,在實際活動中我看到了老師們不斷地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充分、大膽地自我表達。在成列的作品中看到了孩子們提高、運用和轉換美術材料的技能。更是在一張張東府孩子的笑容、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和手持畫筆奔走的背影里遇見了藝術教育所帶來的無限可能與未來。
聲明:本文由幼師口袋原創,于四川省直屬機關東府幼兒園拍攝采編,文中圖片由幼師口袋編輯拍攝,盜圖必究。作者:雙,拍攝:宋宋、芭樂、部分圖片由幼兒園提供,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內回復“轉載”。
更多資源獲取,可以聯系微信:youshikoudai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