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和教育_浙江省和教育舊版登錄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紀馭亞
近日,《人民教育》2022年第2期刊發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峰的文章,題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取向》,引起業內共鳴。
文章提到,推進共同富裕關鍵要靠發展,靠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根據人口“七普”和相關統計數據,浙江省近十年增加了1014萬人,總人口超6400萬。到2020年,全省有省外流入人口1618.6萬,占常住人口的25.1%;流入人口中16-59歲1411.3萬人,占87.2%。大量年輕人口的流入緩解了浙江的老齡化程度(老齡化率下降4.7個百分點)。但是,省外流入人口的教育水平仍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初中占50.2%,小學占23.2%,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而同期廣東省的外來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8年,上海為11年、江蘇為10年,相比之下浙江流入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省的勞動力人口總體素質。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以上,兒童平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到15.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圍繞這一目標,必須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教育,才能有效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從而提升人力資本,賦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所謂“更多”,就是要擴大升學通道,延長人均受教育年限,讓每個想讀書的人“愿學盡學”,從而提升全省的人力資本。
所謂“更好”,就是要提升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縮小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教育差距,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提升高等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擴大本科、研究生的招生規模。
所謂“更便捷”,就是要優化各類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和載體,使群眾“想學盡學”。重點是通過教育數字化改革,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實現“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同時要完善終身教育體系,讓人民群眾在整個職業生涯能接受技能培訓和知識更新,即使退休后也能享受多樣化的“老年教育”服務。
而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文章里也明確了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工作重點。其中提到,當前,我省中考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只占50%-55%,這意味著近一半的初中畢業生將升入職業高中。而普通高中參加普通高考的錄取率達到95%,職業高中的升學比例僅為40%左右。這導致社會上的“中考焦慮”遠超“高考焦慮”,也是“雙減”后家長擔心孩子成績下降而“被分流”到職高的根源所在。為此,要結合共同富裕社會對于“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拓寬高中段學生的升學通道——要么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要么擴大職業高中升學比例。目前看,中學階段還是打基礎的階段,職業素養和勞動技能更多可以在“學校后教育”階段培養,因此宜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從而讓更多的人通過高考升入高等學校就讀,使孩子接受更長時間的學校教育,為今后的創新創業積蓄更多潛能。我們將逐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加快實現中考統一命題、統一平臺錄取。同時實施“縣中崛起”工程,組織全省力量幫助縣級普通高中加快提升質量和水平,從而為教育均衡發展、區域共同富裕提供支撐。
此外,通過辦好鄉村教育,努力吸引孩子回流,從而吸引人才和勞動力回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資源和文化根基。深化“縣管校聘”制度,完善城鄉學校教師流動機制,并采取榮譽激勵、待遇傾斜等措施吸引優秀教師在農村學校任教、樂教、長期從教。積極推動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和質量的提高,努力增加研究生和本科招生計劃,加快開設職業教育本科,不斷增加高層次人才培養空間等,也均被寫入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工作重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