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教育_平行教育是什么
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是指:①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②強調教育個人與教育集體的活動應同時進行;③每一項針對集體開展的教育活動應收到既教育集體又教育個人的效果;④因為這項原則是由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所以被稱為“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
①“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是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教育學生時要將二者相互結合在一起,既可利用集體教育來去教育個別學生,也可利用個別教育來影響整個集體的面貌。例如:一個學生不聽老師指揮總愛在課堂上搗亂,那為了讓這個學生改掉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老師就可以懲戒全班學生,這個搗亂的學生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受到懲罰,就會漸漸管住自己,這個過程體現的就是利用集體教育來教育個別學生的方法;反之,如果有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好,那全班都會跟著一起受獎,當同學們發現個人的表現可以給集體帶來榮譽時就會漸漸地提高自己從而給整個班級爭得榮譽,久而久之,就會讓整個班級的面貌都煥然一新,這個過程體現的就是利用個別教育來影響整個集體面貌的過程。以上這兩種都是根據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來教育學生的方法。
②“強調教育個人與教育集體的活動應同時進行”是指教育個人時也是在教育集體,教育集體時也是在教育個人,二者應同時進行;反之,教育個人如果僅僅依靠單獨的說教,只會令學生更加厭惡老師,教育集體如果毫無針對性地籠統地對待每個人,那對集體成長也將毫無意義。例如:一個叛逆心很強的學生,總是不愿意上課,如果教師按照常規方法去對她單獨說教,那學生往往聽不進去,這樣不僅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還會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有效的應對措施應該是利用這個機會去教育全班同學,告訴全班同學與其他班相比,本班的缺課率更高,并讓全班同學討論缺課率高的原因及提高上課率的辦法,通過這個討論過程,不僅讓這個缺課的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身在集體中的角色,喚起了缺課學生的自責感和道德感,還鍛煉了其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個人與教育集體同時進行的方法讓教育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③“每一項針對集體開展的教育活動應收到既教育集體又教育個人的效果”是指集體活動應同時對集體和個人都有教育作用。例如:某班報名了籃球比賽,為了讓班級贏得比賽,班級的人分工明確,有的負責進攻,有的負責防守,有的負責加油助威,有的負責后勤輔助等,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集體中的每個人同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無論比賽結果是否盡如人意,大家都通過比賽獲得了集體榮譽感、明白了角色分工的重要性、提高了大家的團隊協作能力,類似籃球比賽這樣的集體活動,既教育了集體又教育了個人,一舉兩得。
④“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因為是由前蘇聯著名教育改革家安東馬卡連柯提出的,所以被稱為“馬卡連柯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馬卡連柯生前主要從事對流浪兒和違法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面對的學生都是一群叛逆心強、不服管教的人,所以他的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也是基于這一群體而建立起來的,由于實用性強,至今仍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正是因為如此,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法德育原則一直以來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考察內容,所以需要大家重點學習、重點掌握,盡量避免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