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的觀點
葉圣陶先生為廣大語文教師所熟知是因為他寫了數百篇給孩子的文質兼美的文章,包括童話、詩歌、小說、說明文、散文等,他的名字出現在語文教材的很多地方。他以編輯、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等多重身份影響著百年來我國語文教育的發展。先生的這本《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自1980年出版以來,影響了幾代語文教師,成為老師們的案頭書。特級教師王崧舟曾動情地說:“不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無以為語文教師。”這本書不僅對語文教師影響深遠,對于出版它的教育科學出版社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出版——教科社創社之初的第一批成果
在1980年,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教育書壇寥落寂寞,許多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無書可買、無書可讀。教科社應教育出版之需而生,成立之初只有三位編輯、一間屋子和一部電話,他們精挑細選,從一大批教育理論著作和教育科研成果中精選出《給教師的建議》《和教師的談話》等8本適合我國教師閱讀的圖書出版,《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便是其中之一。當時負責編輯工作的是蔣仲仁和杜草甬老師,他們自己也是語文教育家。蔣仲仁先生20世紀50年代起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跟葉圣陶先生一起編寫過語文課本,后來調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杜草甬先生深耕語文教育領域,對語文教學和教育史也有精深研究。他們從報章雜志和手稿載錄了葉圣陶先生從1919年開始創作的112篇文章,按時間順序,像串珠子一樣將它們巧妙地編排起來,劃分為語文教育理念、語文教學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編法等板塊,能讓讀者清晰地了解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這無異于是對葉圣陶作品的再創作。
論集的出版當時得到了《楚辭》研究專家王泗原先生和葉圣陶先生的長子葉至善先生的幫助,特別難得的是,編入論集的文章都經過葉圣陶先生的認真校改。先生當時已經86歲高齡,剛做了膽結石手術不久,加之視力衰退,閱讀、書寫、交談都不甚方便,但仍認真地審讀校稿,訂正疏漏,花費了很多心力。
蔣仲仁先生和杜草甬先生離開我們已多年,我們無從得知他們與葉圣陶先生交往的細節,但他們與葉圣陶先生一樣,都是博識、認真而謙和的編輯,都有“唯愿文教敷,遑顧心力瘁”的大境界,為我們后輩編輯同人樹立了典范。
再版——獻給先生誕辰120周年的賀禮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對于語文教育工作者和教科社的意義不言自明,教科社一直有再版這本書的想法。2014年適逢葉圣陶先生誕辰120周年,于是我們想到在先生誕辰時推出新版,以此作為對先生誕辰的獻禮。
幾番輾轉,我們找到了葉圣陶先生的孫子葉永和先生。在一個夏日的午后,我們拜訪了葉永和先生和蔣燕燕女士。得知我們想再版這本書,葉永和先生深感欣慰,他說葉圣陶先生的作品都被收入到《葉圣陶集》(26卷)中,但能全面反映他語文教育思想的唯有這本論集。彼時他和蔣燕燕女士正在整理葉圣陶先生的日記,我們有幸欣賞了葉圣陶先生的筆記,字跡工整、清新雅致,一如葉圣陶先生的為人。葉永和先生說,爺爺一直躬身于語文教育,我們用再版論集的方式紀念他,讓后人得以了解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意義非凡。
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讀葉圣陶
葉圣陶先生是1923年語文課程標準的起草者,他在《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里提出略讀整部的名著、使學生產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等,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里也有相關表述。他為后世提供了一種典范的課程標準結構。教育是經驗和歷史的學問。無論怎么變,學習的規律是亙古不變的。今天我們重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會發現很多現在提倡的語文教育理念,葉圣陶先生在多年前早已提及。這不僅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呼應,也是教育規律的歷史再現。
面向未來的學習倡導項目化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要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關于組織課堂討論,葉圣陶先生曾說,“討論進行的當兒,有錯誤教師要給與糾正,有疏漏給與補充,有疑難給與闡明,雖說全班學生都有份兒,但最后的責任還在教師”“作報告與討論的雖然是學生,但是審核他們的報告,主持他們的討論,仍是教師的事;其間自不免有需要訂正與補充的地方,所以還是指導”。組織學生做活動,不是為了做而做,現在有些課堂看似熱鬧,學生開心,但語文能力和思維究竟有沒有提升,老師心里要有數。葉圣陶先生叮囑我們,教師要時刻記得,一切語文活動要以訓練語文學習能力為核心,教師應以引導者和課程的組織者身份出現,而不應冷眼旁觀、漠然置之。
葉圣陶先生特別強調他的職業是編輯,所以十分重視寫文章。他認為寫文章不是神秘的事、艱難的事。“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現在我們教育界提倡做教育研究,做教育研究最關鍵的密碼是寫作,文章寫得好、能發表、學會學術表達會讓教師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但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教師不會寫,寫得也不好。葉圣陶先生在論集里介紹了若干種寫作方法,特級教師于永正就用了其中一招,他寫完文章后先讀給老伴聽,如果老伴笑了,說明這篇文章寫得還不錯;如果老伴聽了面無表情,說明寫得還不好,還得修改。于永正老師用這種方法發表了很多文章,用文字記錄了他的教學和生活,終成一代語文大家。教科社一直以來都在推動教師專業閱讀和寫作,開辦共讀營帶領教師閱讀,助力教師發展。我們每月共讀一本經典好書,請大學教授、一線名師做領讀、導讀,就是想提供更為專業和貼心的服務,成就更好的中國教師。教師閱讀和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生活,有志于教育寫作的老師可以認真讀一讀這本論集,會有很多新的思考。
呂叔湘先生曾說,凡是關心當前語文教育問題都應該讀一讀這本論集。出版就是結交朋友,我們希望通過《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與教師鏈接,結識一個又一個教師朋友。
(作者系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師教育編輯部編輯、《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責任編輯)
●請讀者思考
2022年發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變化較大。課標提倡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這與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觀點不謀而合。葉先生提出的哪些論點我們今天依然在踐行?閱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對于我們建構學科大概念、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哪些借鑒作用?
《中國教師報》2022年12月28日第8版
作者:代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