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教育學,敘事教育學 書評
教師初寫教育文章,不知道寫什么,有些老師說,Ta沒有什么內容可寫,那是因為還沒有養成“寫作+工作”的思維模型,如果我們能結合自身的教育生活,可以寫很多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教育寫作,到底可以寫哪些內容?
(1) 以班主任經驗為方向,比如《當好班主任的XX個心法》
如果有100個心法,1天1篇,可以寫3個多月,即1個學期
(2)以學生故事為方向,比如《XX班學生的成長故事》
如果有50個學生,1周1篇,可以寫50周,即1個學年
(3) 以班級管理為方向,比如《班級高效管理的XX問》
如果是100問,1周1篇,差不多可以寫2年
(1) 以教材研究為方向,比如《XX學科教材文本解讀》
如果初中語文6本教材,1天1篇,可以寫3年
(2)以教學案例研究為方向,比如《高效課堂的XX個成功案例》
如果有21個案例,1周1篇,可以寫5個多月(半年)
(3)以教育敘事研究為方向,比如《改變學生的XX個教育瞬間》
如果有100個,1天1篇,可以寫1個學期
(1)教育敘事
這是最常見的教育文章,一般只要你善于觀察,會發現身邊許許多多教育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可以折射出非常深刻的教育規律,這需要我們經常去捕捉素材,即時記錄,梳理一下就可以寫出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教育敘事文章。
(2)教育案例或教學案例
案例有教育案例,如學生個案研究,德育案例,教學案例,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案例或失敗的案例,但這些案例非常有教育意義,那就需要我們用文字去記錄這些案例和素材。因為有些案例如果不及時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消失在你的記憶里,那是非常遺憾的事,在教育生涯中,經歷太多的案例,有他人的,有自己的,都有必要寫下來,通過持續積累,寫成一本本案例集,那將是教育人生中非常寶貴的一筆精神財富。
(3)教學反思
其實我們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我們的教育成效,找出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倒逼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成長和改變,可以這么說,一個教師成長最快的時期,那是從Ta開始有意識的反思自己教育教學行為開始的。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正如葉瀾教授曾說的:“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我們不能只限于學校的要求,敷衍地應付寫教學反思,而應該從自身專業成長的角度出發,認認真真地寫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反思,每一次教育行為的反思,養成反思的好習慣,一定會取得突飛猛進的成長和改變。
(4)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是一種隨時,隨便,隨心地記錄,建議常帶一個小筆記,把自己看到的教育現象,思考的教育問題,經歷的教育事件,用心地記錄下來。現在手機上有很多非常不錯的APP筆記,可以拍下照片,記錄點滴,非常的方便快捷,還可以保存在云盤上,隨時可以提取,所以,要養成收集教育隨筆素材的好習慣,利用網絡創建自己的素材資源庫。
(5)教育日記或周記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其實,最應該寫的是我們教師本身,寫教育日記,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生活或教育經歷記錄下來,等到退休以后,可以拿出來翻閱自己的教育生涯,回憶教育人生。
(6)教育書評或教育評論
我們閱讀很多教育著作或教育文章,也瀏覽許許多多的教育熱點,在這過程中,會有很多自己的觀點和思考,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呢?也許,我們的觀點寫出來并公開發表之后,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只要輸出價值,那是非常有意義的。
(7)教育故事
我們經常看到學生成長的故事,也感受到身邊教師的成長故事,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構成了我們的教育生活,我們每天都沉浸在這些故事之中。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寫故事,你就是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我們要講好自己的成長故事,也可以傳播他人改變的故事。
(8)教材解讀
寫教材解讀是教師研究教材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踐行深度備課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大部分老師認為寫教材解讀是專家的專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有研究教材,解析教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你把自己要用到的教材都重新解讀一遍,甚至多遍,那你離專家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
所以,我強烈提倡教師多寫教材解讀,那比抄寫他人成果的教案強100倍,因為這是你自己研究教材的成果,需要思考許多知識和理論的,在解讀教材過程中,可能要應用到心理學和教育學,更重要的是寫多了,就可以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9)心得體會
觀課,閱讀,參觀,考察,聽專家報告,參加培訓等等,都會有心得,許多老師當時有觸動和心動,回到實際工作中卻沒有行動,那是非常遺憾的。
我們要寫心得體會,其最終目的是將學到的,悟到的新思維,新方法,新模式等應用到日常工作中,用來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10)教育問題
其實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我們有問題閃現時,應及時捕捉和記錄,有些靈感一現,過后不記就再也想不起來了,往往這時就非常后悔當時沒有記錄。
如果你每天自問自答三年問題,堅持幾年下來,你的大腦一定會非常通透,因為這些問題在你腦海里都過了一遍,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就不會手足無措而抓狂。
以上是我梳理出來的教育內容,雖然不一定想到全面,但也有一定的借鑒,只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讓你盡快從不知道寫什么的困境中走出來,找到自己寫作的方向。
【我是韋成繼,007全民寫作大使(編號062),“教師寫作成長@實戰派”發起人,立志推動全民寫作,通過寫作影響更多中小學教師獲得成長和改變,您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疑問或觀點,與作者和其他讀者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