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教育,仁和教育官網
仁和教育體系對求知是這樣的
仁和微校.家學唐
在對來仁和求學的學子進行了健康和情感方面的觀察后,對來求學的學子在求知方面也做了觀察分析。對于求知,這是一個人要生活的更好的基本能力,如何看待求知?如何引導孩子求知?在這仁和教育體系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下面就是老師對經過一個月適應期的孩子在求知方面所做的觀察分析總結。
三、求知
通過一個月的觀察,YL的求知欲是很強的。主要觀察在閱讀與分享時。YL很喜歡閱讀三國和水滸,學堂里的水滸看了個遍,在看的過程中,找出書中有問題的地方,與小雨老師打電話給編輯部。這其實也是讓孩子了解發現問題時,該怎么去解決問題?
看到畫中的人物時,發現兩者中的人物很像,簡直一模一樣,去找為什么?難道同一個人?可見YL的觀察發現力是很強的。發現后還能一一去追問,YL的好奇心還是保護得很好的,這得感謝他爸媽!為什么說是保護呢?因為人在剛出生幾年里,還是幼小時,對世間的一切都是充滿好奇的。那是自然而然的。
YL所看的書目有:《尋寶記》一套;《百問百答》一套、《中國名城漫畫》一套、《西游記》半套左右、《歷史之謎》一套,水滸一套。你會發現,在這里孩子看書都是一套套去看,這樣他們才覺得完整。
真是大道至同,在學堂學科學習中,強調整體性的,先有一個小學的整體框架,到初中時,先有初中的學科整體框架。這點上因為時間關系,還沒有引伸到學科學習上。
在閱讀分享時,YL復述從開始不知道怎么講,到后面能復述出80%左右,在提問環節,前幾次不知道怎么提問,這可能是之前不常有這個習慣,等他了解后,YL則是搶著提問,而且還是一問、二問和三問。在分享過程中,也時常會出現,你怎么會這樣想?這一次次的互動探討中,YL體會得到:同樣的話,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表達的也自然不一樣。
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他學會了如何查找資料和打印所需資料,并通過試卷檢測對錯題進行了分析。在這個引導過程中,分為兩個關鍵部分:
一、打破他過去對于錯誤的認知。在過去,因為答錯題目,同學們會嘲笑他。此外,由于對學校學習方式的不喜歡,YL內心形成了一種認知:錯誤是不好的,犯錯是丟臉的。在陪伴YL的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并理解他的這種情感。我傾聽他的感受,釋放了他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
二、幫助他建立了全新的對待錯誤的觀念。通過他熱衷的學科,例如英語,我與他一起分析錯題。我讓他明白,錯題實際上是進步的機會,就像找到了一座蘊藏著寶藏的礦山一樣。這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逐漸,他開始意識到考試不僅僅是評判分數的工具,更是一次檢驗自己薄弱環節的機會。他從中學會了如何找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制定相應的學習方向。這不正是學習過程所需要的嗎?我相信,YL正在逐漸形成全新的認知。只是對于以前的習慣性反應,需要時間去適應和調整。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離不開家庭、學校的正確引導。我們根據孩子的每個當下進行引導,同時也在尋求更好的方式來協助YL。
以上是我們對YL適應期的小結,文字記錄有限,我們無法一一詳細反饋,最后感謝YL的家人對樸者學習中心的信任和支持,祝YL及家人們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樸者學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