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有哪些書_教育專著有哪些書小紅書
“語文名家自選集”
于漪 王俊鳴 錢夢龍 等著
商務印書館
書友說: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語文課程改革層層推進,語文教改實驗百花齊放,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教學、科研帶頭人。他們居敬好學,守正創新,躬身實踐,著書立說,逐漸在教學界產生影響,得到認可,成名成家?!罢Z文名家自選集”旨在反映和記錄當代語文教學研究成果,遴選對語文教學有自覺認識和追求的教學名家,以作者自選自編為主,包含其極具代表性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實錄、教學案例等,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參考資料。
《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
王月芬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書友說:作業一直備受關注,卻又飽受質疑。作業是學校教育的“名片”,作業設計質量、作業實施效果等是衡量課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標。本書聚焦單元作業,主要探討了以下6個方面問題:一是作業的內涵和價值;二是作業設計思想的歷史發展脈絡;三是當下作業設計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四是為何要形成課程視域下的作業設計觀;五是課程視域作業設計觀下作業設計的策略與方法;六是課程視域下作業設計策略如何“可視化”。
《學習的科學:每位教師都應知道的77項教育研究成果》
〔英〕布拉德利·布什 愛德華·沃森 著
滕梅芳 袁博 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
書友說:布拉德利·布什和愛德華·沃森介紹了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77項關鍵研究,這些研究跨越了60多年,對當下的教育仍有參考意義。無論你是新入職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書中都有一些與你的實踐直接相關的內容,或許更重要的是,本書會啟迪你的思考。
《課堂教學微創56例》
王紅順 秦愛英 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
書友說:改變一點點,教學大不同。作者立足多年教學研究和實踐,從教學細節出發,聚焦備課、上課、作業、培優補差等56個典型問題,提煉了適用于各學科教學的微創意。這些創意教師拿來即用,能夠快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
《上好一堂閱讀課》
〔美〕斯蒂芬妮·哈維 安妮·古德維斯 著
劉成盼 譯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書友說:本書通過67堂閱讀策略課,用實例講解了67 種細分的閱讀技巧,展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孩子、如何教會孩子恰當運用閱讀策略,并展示了可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開展的活動以及孩子給出的課堂反饋。斯蒂芬妮·哈維和安妮·古德維斯基于數十年的閱讀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寫成了這本書,為如何更準確地教授思考方法,使孩子成為全身心投入、擁有深度思考能力的獨立閱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觀點。
《世界是我們的課堂: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張華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智元微庫
書友說:讀完這本書有一個強烈的感覺。該書可以引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破解教育焦慮,在培養子女和學生過程中塑造他們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這既是一本知識學習“創造力手冊”,也是一本讓孩子身心平衡發展的成長指南。
《全景式數學教育:一樣的數學,不一樣的教學》
張宏偉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源創圖書
書友說:觀摩了張宏偉的幾節數學課,品讀了這本書,又查閱了網上全景式數學教育的資訊,頓覺“有朋自遠方來”,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在這樣的學習中,我看見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火熱的數學點燃。全景式數學教育特別強調兒童學習的浪漫特征,更注重讓兒童自己去發現、體驗豐富的數學原始生長點,通過長線浸潤,充分積累和保護相應的心理、情感和經驗,把一個個鮮活的浪漫知覺活動納入課程和學習過程,還原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豐富性、多樣性,讓兒童階段的數學課程體驗有一個更加完整的樣貌。
《數學萬花筒》
〔英〕伊恩·斯圖爾特 著
張云 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友說:本書是斯圖爾特教授50多年收藏的精選,是有趣的數學游戲、謎題、故事的大雜燴。大部分內容獨立成篇,你可以從幾乎任意一處著手閱讀。除去可以了解各種有趣的數學知識,你還可以參與到數學中,親自制作數學游戲,試著解決數學謎題。作為參考,本書最后給出了那些有已知答案的問題的解答,以及一些供進一步探索的補充說明。本書適合各種程度的數學愛好者閱讀,可以幫助培養數學學習興趣以及破除數學畏懼心理。
《說說畫畫寫寫:和孩子共讀共寫的46次迷你課》
〔美〕瑪莎·霍恩 瑪麗·艾倫·賈科布 著
王建偉 國文 譯
接力出版社
書友說:這是一本關于如何傾聽、關注和回應孩子的書。它的關注點不是教師如何做,而是孩子如何通過語言、繪畫和講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作者認為,說話和繪畫在孩子初學寫作的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說、畫、寫三大部分。作者詳盡記錄了46個經典的課堂教學現場,從課程準備、授課過程到相關資料一一呈現,以便教師進行觀摩和分析,進一步思考如何將其運用到教學中。
《觀察:讀懂與回應兒童》
〔美〕瑪麗安·瑪麗昂 著
劉昊 張娜 羅麗 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萬千教育
書友說:觀察與評價兒童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專業能力,也是幼兒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只有全面觀察、科學真實地評價兒童,了解兒童的已有經驗、當前興趣和發展需求,才能尋找到兒童學習和發展的下一步,并作出適宜的回應。本書結合一線教師的具體觀察案例,回答了以下4個問題:為什么觀察,如何觀察,觀察什么,如何應用觀察,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受益良多。
《中國教師報》2022年04月2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