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政治教育內容;民兵政治教育內容筆記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吉榮華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對民兵實施思想政治領導的基本途徑,是增強民兵凝聚力、提高民兵戰斗力、有效履行職能使命的重要保證。當前,民兵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新要求,須構建齊抓共管的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局面,才能充分發揮其生命線作用。
強化組織力。黨管武裝是確保黨對民兵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民兵工作的優良傳統。抓好民兵思想政治教育,須充分發揮這一制度優勢,特別是通過發揮地方黨政“一把手”的第一推動力,切實身體力行地部署重要工作、過問重大問題、協調重點環節。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導干部過“軍事日”,認真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強化各級管武建武的政治自覺,為抓好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利用常委議軍會、武委會例會等時機,籌劃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制度,研究解決教育組織實施中的矛盾問題。落實黨管武裝第一書記、國動委主任述職、黨管武裝績效考評,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強化考評結果運用,不斷強化抓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動力。
強化協同力。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實行的是雙重領導制度,需要軍地雙方共同組織實施。民兵工作作為國防動員系統主責主業,軍事機關在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上應站排頭、打頭陣,主動作為,發揮好主導作用,以實現軍地同頻共振、良性互動。一方面要抓好軍事機關擔負的教育落實,在教育的各個內容環節上嚴起來實起來活起來,引領帶動地方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抓教育。另一方面當好地方黨委和職能部門助手,適時地向他們提出意見建議,搞好結合和融合,把協調工作做深做細,幫助地方職能部門和基層組織解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際問題,防止落實中的落差、偏差、溫差。
強化整合力。民兵“聚之為兵,散則為民”的特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應圍繞“聚”和“散”兩種狀態來組織。信息化時代,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在搞好集中教育的同時,應確立“大教育”觀念,注重把社會資源整合起來,不斷豐富教育手段,拓寬教育渠道,搞好開放式教育。利用各地區域優勢、特點和各種特色教育資源,比如智慧黨建綜合服務平臺、融媒體中心、紅色紀念場館、鄉村道德講堂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推動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體、由單一向多維、由靜態向動態、由單純理論灌輸向知行并重轉變,走出一條資源共享、聯教聯育、知行合一的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強化支撐力。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當前,“90后”“00后”已成為民兵隊伍主體,他們伴隨互聯網成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傳統教育方式難以合乎新時代民兵的胃口。我們應研究把握絡時代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把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新增長點落在“互聯網+”上,靈活運用國防教育網、微信公眾號、APP客戶端等富有時代特色的教育渠道,開設網絡社會大課堂,讓政治機關在“鍵對鍵”中掌握廣大民兵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引導,走開“掌心上的學習、指尖上的教育、熒屏上的宣講”的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