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是傳銷)
作為一所全國聞名的中學,衡中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千萬家長和孩子的心。11月17日,衡中官網一則名為《衡水中學掀起新一輪教學改革熱潮》的文章,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更有不少媒體造勢:衡中將放棄“衡中模式”。
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衡水模式”是否將被衡中拋棄?你心目中的衡中是真實的衡中嗎?“衡中現象”的根源在哪里?未來的教育會有什么變化?來聽繆老師聊幾句。
來看看衡水中學官網這篇文章吧,它的作者是“教務處”,開頭的一段和結尾的一段是全文的核心。開頭的一段,文章先立了“靶子”,也就是四種現象(分別是超限現象、內卷現象、短視現象、不規范現象)。而后又把改革流程分三步進行闡釋(第一步減量提質、第二步內涵提升、第三步提煉推廣)。
看到四種錯誤現象和三步改革進程,很多人感覺衡中要開始“大變”了,要改掉之前網友們心中“瘋狂加壓、嚴格管理、壓榨學生、只要成績”的形象了。由此而做出“連衡中都要改變模式,素質教育的春天來了”的結論。但問題是,你看完文章了嗎?
其實,在文章的結尾有句話堪稱“點睛之筆”,那就是“教學改革不是教學革命,不是顛覆過去,而是守正創新”。說白了,衡中并沒有全盤否定自己的過去,而是用一種“繼承并優化”的內涵來描繪這次改革的,衡中并沒有拋棄“衡中模式”。
我認為,這一篇文章不是給家長、學生和吃瓜群眾看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整體教育改革進行回應,給教育行政部門一種交待。說到這,很多人可能會失望,覺得既然沒啥變化,我這篇文章的價值就不大。別著急,真正犀利的地方來了,你可曾留意過學校里一種特別神奇的“流程化”?
現實中,很多學校在“流程化”方面表現出驚人一致,當然我不是特指衡水中學。
在某些學校里面,每當需要“貫徹執行”某種方針,或者需要“積極配合”某種宣傳的時候,校領導都會第一時間召開會議,進行校內廣泛動員,這是第一步。
接踵而來的第二步,便是各處室和組長根據指示,為老師和學生列出條目不等的規范,把責任細化,比如完成多少篇文章,拍攝多少段視頻,舉行多少次班會等等。
至于第三步,肯定是總結大會。會上領導做演講突出成績,老師做記錄接受表彰。至于最初的問題有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此時又有誰關心呢?
衡水中學官網發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這三部曲中的一段“華彩樂章”呢?我無法做定論,也許屏幕前的你知道答案。
提到衡水中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所壓榨學生的,軍事化管理的,剝奪學生尊嚴的學校”。這種認知是正確的嗎?恐怕未必。
真實的衡中,每個學生每天必須睡夠八個小時(晚間加午間);真實的衡中,體育課地位很高,不能隨便被占;真實的衡中,有各種各樣的選修課和社團。衡中的學生在高考升學中表現突出,靠的是什么呢?在我看來有三點。
第一,招生模式。與多數學校不同的是,衡水中學的跨地域招生是多年來學校學生的重要來源。這些跨地域進入衡中的學生,本身就是當地的尖子生,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成績非常好。
第二,教研投入。如果說衡中學生是“卷”到爆炸,那衡中的老師就是“卷”到飛起。衡中的教研質量非常高,衡中的老師在高考命題、學習方法、試題總結、材料產出方面的效率和質量,遠高于一般學校的團隊。
第三,嚴格管理。我個人認為,衡中的管理突出的是“弱化個性”、“強調共性”,很多人只看到嚴苛的作息時間表,卻忽略了這種標準化、流水化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之中。
客觀地說,衡中在過去的幾年里有一點被妖魔化的意思。客觀地說,衡中教改的第一步“減量提質”,我認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減少作業、減少課量,靠什么去提高“質量”?對一所學校來說,“高質量”的定義又是什么呢?
從根本上看,近些年的高考、中考政策有過多次調整,但本質上“按照排名錄取”“稀缺資源有限”的底色并沒有改變。要去“爭排名”“爭資源”,就不可能讓“內卷”消失。
從升學上看,能考上重本的同學把目標定在211,能考上211的同學想上個985,能上一般985的同學往往有個“清北夢”。考進更高層次的院校,意味著出路更多,享受的資源更多,但越高層次院校,就越難考。
從地域上看,河北的高考是全國最難之一,唯一的211工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位于天津,秦皇島的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和保定的華北電力大學(保定)都不算是河北“親生”的。這樣的背景,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衡中這樣的一所中學為什么會誕生在河北。
考試,尤其是高考,參與其中的可不止學生,還有學生背后千千萬萬的家庭;考試,尤其是高考,事關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成績,事關學校領導的評價,事關老師們的考核。牽一發而動全身,當龐大的機器運轉起來的時候,哪一個零件能夠“躺平”?
以考試為中心正是衡中模式賴以生存的土壤。一整片土壤的土質沒有改變,即便你砍掉了一株你認為不健康的植物,也保不齊此后這片土壤中還會再長出同類的植物。
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的教育風向還是有很大改變的。“公參民”性質的學校被叫停(衡水一中與衡中脫鉤便是一例),跨地域招生被禁止(兩年以后,衡中也無法跨地域招生了),重點高中改變招生模式(由地域大排名轉為區域內各初中指定名額),多管齊下,現狀一定會有所改變。
此外,近兩年的高考命題逐漸向更強調試題的靈活性和應用性靠攏,中考呈現出了高分比比皆是,區隔度不足的特點。這一切能否緩解應試焦慮,能否讓教育大環境變得更加健康,讓我們拭目以待。
字斟句酌,文字給誰看?司空見慣,流程有套路?意料之外,衡中沒人性?冥思苦想,根源是什么?繼往開來,出路在何方?
你是否衡水中學的教學改革?你眼中的教育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你對于教育的未來是否充滿希望?你認為怎樣的升學模式才是健康的?來評論區暢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