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的根本任務是
教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要“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我個人理解,就是立“美”德,樹“好”人。如果一個人有了美好的品德,自然而然就是一個好人。
那么,又如何進行美德教育呢?
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應通過以下五個途徑來傳遞美德教育的正能量。
“教會學生做人”是美德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美德教育不能只是苦口婆心式的“言傳”,而是要在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中“身教”。在學校教育里,“主題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美德教育途徑。它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行為表現,有針對性的將孝道、感恩、禮儀、勵志等美德教育主題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自己去體驗和感悟,以達到修正學生品行,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的目的。主題教育一般一至兩個月開展一個主題,開展方式可通過演講比賽、征文大賽、主題班(隊)會、班級論壇、講故事、演情景劇、寫主題周記、布置家庭實踐作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學科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在人文學科教學中,可把愛國、勵志、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感恩師長、自主自強等方面的美好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讓學生了解人生、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增長生存、珍愛生命…… 在自然學科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可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維,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的提升。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是學生美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場所。在班級中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推行班級自主管理當是一種理想的教育策略。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教育民主,創設寬松、和諧、開放的班級育人環境,使美德教育過程成為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為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文化讓學生自己去討論醞釀;班級日常事務讓學生自己去分工管理;班級存在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 讓學生在醞釀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叩擊心靈、凝聚人心、激發信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培養做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律自悟、自我完善、健康成長。
美德教育的主力軍是班主任,而每個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又不盡相同。因此,搭建一個平臺讓班主任們互相交流一下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學校可定期舉辦班主任論壇,讓班主任舉案例,談經驗,曬成效…… 交流育人心得,共享育人經驗,分享育人成果,提升育人水平。同時,學校倡導教師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總結,善于反思,積累經驗,收集案例……借助論壇平臺和全體教師交流,分享集體智慧,提升集體能力。最好再把優秀的稿件編輯成冊,給教師人手一本,供老師們進一步交流學習,互相借鑒,對特別優秀的稿件也可推薦向教育報刊投稿。
家庭是學校美德教育的大后方,社會是學校美德教育的試金石。學校在開展美德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向家庭、社會延伸,多和家庭、社會溝通交流。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問卷調查、公開信箱(電話)等形式征集家庭、社會對學校美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達成家校之間的教育共識,擴大美德教育工作的社會輻射范圍,從而確保學校美德教育工作沿著理想的方向運行。
作者:顆粒兒,草根教師,教育自媒體原創作者,思考教育現狀,關愛學生成長,關注教師群體,研究教學方法。期盼您真心的“關注”!期待您真誠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