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專題片_觀看警示教育片后的心得體會
來源:【郴州日報-郴州新聞網】
公權淪為“私器”、紅包成為“包”、規劃師的“斂財術”……2月5日上午,市六屆紀委四次全會現場,播放的警示教育專題片《底線2023》為與會人員敲響了沉痛警鐘,也引發了與會人員的熱議。
《底線2023》以市紀委監委查處的多名嚴重違紀違法干部為“主角”,李建軍、周小文、劉新林、吳榮茂、宋建平、李中日等人痛徹心扉的懺悔,教訓深刻、發人深省。35分鐘的警示教育專題片,既條分縷析披露了他們違紀違法的犯罪事實,又抽絲剝繭還原了他們腐化墮落的真實軌跡。用“身邊案”警示“身邊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再次傳遞出了我市對懲治腐敗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將長期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堅持下去。
以案為鑒,對照反思,警鐘長鳴。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時刻繃緊廉潔自律“緊箍咒”,用前車之鑒敲響“警示鐘”,始終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
“《底線2023》披露了許多身邊的案例,那些熟悉的人現在以這樣一種方式現身說法,讓人扼腕嘆息。”郴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萬冬表示,作為單位的“領頭雁”,將以案為鑒,履行好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職責,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抓好落實,緊盯土地出讓、礦權出讓、規劃審批、確權登記等重點領域,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違規插手工程項目、違規收受紅包禮金、違規吃喝等頑疾,動真碰硬、標本兼治,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以清為美、以廉為榮在全系統蔚然成風。
市監委特約監察員曾令令說:“通過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看到曾經熟悉的人因為腐敗問題受到查處,他們的懺悔和受到的懲處對我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警醒。同時,也認識到全市反腐敗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作為市監委特約監察員,我一定會落實會議要求,履行好監督職責。”
“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我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底線2023》中,郴州市強戒所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中日聲淚俱下。市紀委監委始終以最鮮明態度、最有力措施、最果斷行動,堅決清除“害群之馬”,李中日是全市教育整頓后第一個被留置的紀檢監察干部。
“片中的幾名‘主角’曾是‘身邊人’,今昔對比,發人深思、令人警醒。”宜章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楊發表示,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以案為鑒、警鐘長鳴;要立足監督首責,在深化系統治理上動真格,通過開展公職人員違規放貸收息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從個案清除向系統治理轉變;在強化警示教育上求真效,用好用活廉政警示教育中心、“一張紙一堂課”、法院庭審旁聽等載體,提升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在厚植清廉基因上下真功,綜合運用紅廉教育、家庭家教家風教育、黨紀法規教育等方式,涵養黨員干部廉潔從政之風。
“一個個典型案例,讓人警醒,感觸很深。”市紀委監委駐市交通運輸局紀檢監察組組長許建輝說,他們將緊盯重點對象,特別是對“一把手”的“四項權力、兩大作風”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監督;緊盯重點領域,在交通工程項目招投標、應急危化企業審批等專項整治上下功夫;緊盯監督單位下屬國有企業“靠企吃企”問題背后的腐敗、作風、責任及體制機制問題,健全完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繼續深入推進“鏡鑒”以案促改各項工作,堅持查、剖、改一體推進,著力堵塞漏洞、補齊短板,推動整改、促進發展,進一步健全長效治理機制。
編輯:陶子瑤
本文來自【郴州日報-郴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