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包括哪些內容(社區教育包括哪些內容及作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將對我國社區教育產生全方位的沖擊及影響,成為未來社區教育變革的重要推手。研究AI驅動的社區教育變革特征,剖析未來面臨的現實挑戰,闡明應對策略,對促進我國未來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社區教育變革的特征趨勢
可以預見,AI對社區教育演進是全面、全方位的變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特征趨勢:
智能教學輔助,極大提升社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水平。AI可以為學員定制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和教學資源;可以自動批改學員的作業和考試答卷,評估學員的學習成績和理解程度;可以提供實時智能輔導和答疑,及時解決問題;可以智能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源、方法,實現高效學習。
推進學習迭變,以學習者為中心從理論變為現實。AI通過分析學員的學習數據和行為,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路徑,提高學習效果和興趣,培養學習主動性、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在線協作平臺和虛擬社區,促進學員間協作互動,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通過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促進藝術和科技交叉融合,激發學員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
智能考核考評,使過程性、科學性教學考核評價成為可能。AI可以自動生成目、批改作業、評估學員的學習成果等,提高考核效率;可以對學員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分析,實現過程性考核;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評估的準確性、科學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社區教育的影響及挑戰
AI在社區教育運用潛力巨大,將推動社區教育深度數字化、高度智能化發展,同時它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特別是將對社區教育教師、教材、教法三大核心要素產生嚴重沖擊,需要認真應對。
AI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在理念上,它通過解放教師認知的局限性,提升教學水平;在實踐中,通過自動生成教學資源,減輕教師的重復性工作。但AI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一是教師角色需要重新定義,將促使教師從“傳道受業解惑”向更注重道德、情感交流的“傳道為主”轉變。二是教師知識結構需要重構,除了傳統的學科專業知識,還包括人工智能和道德知識。三是技術依賴性的風險。AI可能讓社區教師產生技術依賴,導致教師技能和創造力的退化。
隨著AI應用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傳統落后教材將被淘汰,電子教材將得到普及。它能實現教材的個性化定制,并不斷優化教材內容和形式。AI給社區教材帶來利的一面,也必然帶來弊的一面:AI生成的教材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價值觀科學性需驗證,以防誤導學生,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AI可以通過收集學習者數據,實現個性化、多元化、互動化教學,創新教學方法。與此同時,AI也將對現有社區教育教法帶來諸多消極影響:AI強人機交互等特點,將極易產生個人隱私泄露、舞弊等智能問題;它依賴數據邏輯分析等特點,導致考核評價存在單向性思維,容易忽視難以量化的情感、價值觀等指標,可能降低學員學習效能感。
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社區教育變革的應對策略
由于AI對社區教育變革是全面性、革命性、迭代性的,所以必須采取系統化、整體性思維來應對AI對社區教育變革的挑戰。
宏觀層面,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對AI在社區教育領域的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確保符合教育目標和人類價值觀。要加強教師培訓,提升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的能力。要完善政策保障,為AI在社區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要加強宣傳引導,提高社會對AI在社區教育領域的認可度。
中觀層面,社區教育機構要推進教學改革。整合人工智能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注重電子教材的開發應用,推動個性化學習平臺的建設。要提升教師素質,使其適應AI應用對教育的新要求,并加強道德管理,特別是關于個人數據安全隱私、學術舞弊等的管理。要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基于數據和算法,還應考量學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要強化技術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AI應用中的違規和問題。
微觀層面,社區教師要主動實現角色轉變。加強學科知識和知識的學習與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為有效利用AI進行教學做好準備,避免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問題。要探索AI在社區教育中的應用路徑,創新教學方法。要加強學習,積極參與相關培訓和研討,大膽實踐探索,實現教學技能的提升。
(作者單位系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終身教育提質培優項目課題“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社區教育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ZS23032]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6日第5版
作者:吳志先 吳偉鋒 任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