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教育、郎朗教育官網
心中的旋律要如何用手中技藝去“描繪”?“鍵”入佳境要如何在感性和理性中保持平衡?昨晚,作為2023楊浦“社會大美育”精品課,鋼琴家郎朗在YOUNG劇場為市民觀眾和廣大琴童帶來一堂社區“大師課”。
郎朗指點學生
昨天,得到郎朗指點的共6名學生,分別來自上海郎朗音樂世界和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年齡最小的陳子豪僅8歲。嵇曉寞彈奏的萊茵赫德《即興曲》贏得全場掌聲,不過9歲的孩子無論是演奏技巧還是對樂曲的理解都非同一般。郎朗糾正了他在某些段落的音量處理問題,并教他如何用撥弦的方法彈出短促的音,孩子領悟力飛快,迅速作出調整。吳優男是唯一來自上音附中的“外援”,他演奏了李斯特超技練習曲中的《馬捷帕》,郎朗在細微的音樂處理上給出了意見,比如“不要都依靠手指力量,可以借助臂力”。
無論是現場還是直播評論區,針對“如何保持練琴的動力?”這一個被反復問到的問題,朗朗說:“你要能不斷給予孩子新的內容,新曲目、新方法、新嘗試。練琴當然是枯燥的,但若總是痛苦、只有痛苦,那一定是方法出了問題。”另外,“坐到鋼琴前,你要明確自己今天的目標。不是盲目地反復彈奏。音準、旋律、音色,你要知道自己在練什么。”
郎朗分享心得
有趣的是,滿滿當當的觀眾席里既有不同年齡段的琴童,還有不少中老年學生。他們都是家中帶娃主力,娃娃練琴他們負責“陪練”。難得的是,這些好學的爺爺奶奶名副其實地做到了不但“陪”而且“練”。
臨開場才匆匆趕來的趙美琴,一手牽著外孫一手拿著琴譜包。外孫學琴兩年,她也沒有閑著,課上負責記筆記、課下督導孩子練琴。她說:“年初開始漸漸有些力不從心,小孩子學的樂曲越來越復雜,我就去老年大學報了個鋼琴班,本來是為了能聽出他哪里彈錯,沒想到自己彈彈倒彈出興趣來了。”
郎朗一直被視作琴童的楷模,很多孩子以他為榜樣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世界舞臺。如今,郎朗不僅是一名鋼琴家,也是一名鋼琴教育工作者。他說:“我的成長經歷和成才故事,是中國大多數琴童的縮影,有過坎坷、走過彎路。我希望能把自己求學路上的那些經驗和收獲分享給正在學琴的孩子,鼓勵他們去抵達那個彼岸。”
去年,郎朗創辦的鋼琴學校——上海郎朗音樂世界落戶楊浦濱江。中國鋼琴教育家朱雅芬和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前院長加里·格拉夫曼的加盟,讓教研團隊更添力量。除了日常教學,學校每月還會邀請國內外鋼琴家來校授課。
對話郎朗 快問快答
問:你是嚴格的老師嗎?
答:嚴格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態度,而是要講究方法。如果一個孩子練琴只覺得痛苦,得不到絲毫樂趣,肯定是方法出了問題。
問:郎朗是能被復制的嗎?
答:恐怕不能。每個人的潛力不同,韌性也不同。做一個鋼琴家是跑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即便有些天賦不錯的孩子,入賽道早,一時領先,但只要稍微懈怠就會被反超。
問:為什么有些看似頗有優勢的鋼琴天才,跑著跑著就不見了?
答:可能他們失去了對藝術的追求。又或者成功來得太快,不珍惜,就想著省力……很可惜,藝術沒有捷徑。
郎朗表演中
問:你覺得你身上最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答:我沒什么特別的,如果要說值得一說的大概就是“永遠對自己不滿足”,“不滿足”讓你始終想要學到更多知識,越學越覺得自己渺小,就更拼命去吸收新的知識。
問:你的老師給你帶來怎樣的養分?
答:巴倫博依姆既是音樂家也是哲學家,他總能深入淺出地教會你生命的道理。你或許一時無法消化,但當這些長在你身體里,終有一日會讓你領悟。格拉夫曼教授的知識更為直接,讓你在他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演奏中迅速成長。
問:如何保持生命能量?
答:隨時隨地能睡著。無論是飛機上、地鐵上或是出租車上,這對于總是滿世界飛,一直在倒時差的人,是非常有用的技能。還有就是快速適應的能力,有時候你在飛機上一覺醒來,眼前是全新的世界,你要迅速融入,進入狀態,才能帶來精彩的演奏。(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