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_自主教育給我的啟示
山東省鄒平市黛溪河畔“有山有水,有園有路”,在這世外桃源般的老城區西部,坐落著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省級規范化學校——黛溪小學。52歲的季愛紅是黛溪小學校長,她已在小學教育的沃土中耕耘了30余年,如今帶領黛溪小學探索出一條具有黛溪特色的“自主教育”之路。
“為學生的自由充分發展奠基”是黛溪小學的辦學目標,“自主教育”品牌也是在這一目標指引下探索形成的。自2011年建校至今,黛溪小學連續多年榮獲“鄒平市綜合考核一等獎”,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家校共育創新實驗學校”“山東省優秀少先隊集體”“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等。
五育并舉:搭建“343”自主教育課程體系
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建校伊始,這便時時縈繞在季愛紅的腦海。考察、摸索、實踐,秉持國家課程校本化構建與實施的課程觀,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季愛紅和學校骨干教師團隊構建了“343”五育并舉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在整合原有基礎學科的同時,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納入其中。不將育人局限在教室里,不將教學拘泥于課堂中,教室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黛溪小學甚至將課堂搬到校外。
“‘343’課程體系融合學科課程和學生的校園、家庭、社會生活,分為學科課程、生命課程、涵養課程,每個板塊進行細分,構建了由基礎性課程、閱讀性課程、實踐性課程3個部分組成的學科課程,由安全教育課程、體育與健康、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4個部分組成的生命課程,以及由學校自主教育文化課程、家庭孝德文化課程、社會‘1+N’文化課程3個部分組成的涵養課程。”季愛紅介紹,“‘343’自主教育課程體系打破了學科壁壘,實現了課程個性化、班本化、級部化的科學有效實施”。
“自主性”不僅體現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更深入黛溪的課堂與實踐中。“四環六步”自主教育課堂模式使黛溪學生成為課堂的探究者,教師也從“授業者”轉變為“授漁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培育有知識涵養、有高尚情趣、有家國情懷、有創新精神的自主發展的黛溪少年。”季愛紅說。
除了課堂上自主探究,黛溪小學還開設威風鑼鼓、剪紙、陶藝、動畫制作、京劇、呂劇等20余門七彩苑社團選修興趣課程,學生可自由自主參加社團活動,滿足個性發展的需要。
“對莊稼人來說,土壤是賴以生存的根,莊稼的茁壯成長讓他們收獲希望與喜悅。對我們來說,學校就是教師和學生成長的一片沃土,我們學校十年磨一劍,構建了五育并舉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提升著教師的精神生命,也引領著孩子們的生命成長。”教師王元春說。
立德樹人:將課堂“搬到”實踐中
初夏,黛溪小學的向日葵、地瓜、花生、中草藥種植基地里,師生正忙著撒下希望的種子,不遠處的葡萄種植基地中,葡萄藤已萌發新芽。這是黛溪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自主教育課程體系下,黛溪小學將課堂搬到了教室外,搬到了實踐中。
自2011年投入使用,黛溪小學就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利用校園內的21畝空閑地進行勞動教育,科學課種植、養殖、觀察等。在充分研讀各種政策文件的基礎上,黛溪小學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體,把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從校內向校外延伸,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之外親歷勞動。今年3月,學校的“走進開心農場”課程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校本課程,黛溪小學也被評為“濱州市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基地”。
“我們深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所以我們的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十年如一日、一以貫之地落實推進,今后也將一直推進下去。”季愛紅介紹。目前,黛溪小學正在對種植基地進行重新規劃,“中藥種植”“向日葵種植”“葡萄種植”等新課程已在籌備中。
繼往開來:培育更好的“授漁人”
在季愛紅的帶領下,黛溪小學教師團隊煥發出無窮活力。“授人以漁”對“授漁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打響“自主教育”品牌,學校骨干教師開啟了“過關斬將”的自我提升之路。
為培育更好的“授漁者”,黛溪小學開展了“助力教師成長工程”。一邊助推“后浪”翻涌,培養優秀青年教師;一邊按照名師計劃培育“中堅力量”。
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之初,黛溪小學教師劉寶峰承擔了這一教學任務,但一沒有經驗,二沒有課程標準,三沒有教材,道道難題擺在劉寶峰面前。2020年11月,學校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劉寶峰與名師共同“摸著石頭過河”,從毫無頭緒到思路清晰,將學生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教期間,劉寶峰榮獲“鄒平市優秀教師”“鄒平市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黛溪小學教師考核、晉升職稱和評優樹先時,副校長李延嶺總是把晉升機會優先讓給其他教師,負責了10年晉級、考核工作,卻從未給自己名額,“公平、公正、陽光、透明地開展工作,力爭讓大多數人滿意,才能贏得大家的支持與信賴。”現在,李延嶺仍在樂此不疲地為老師們服務。
2016年畢業的年輕教師朱燕在黛溪小學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季校長像媽媽一樣關心青年教師,所有的同事一直在給我鼓勵和指導,我一直在進步。”她說。
在教師團隊的相互支持下,黛溪小學先后培養了縣級及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36名,推出國家級優質課3節、省級優質課16節、市級優質課30多節……建校10年來,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從0到2021年的46名,占全體教師的近40%。有山東省勞動模范1名,山東省優秀教師1名,山東省教學能手1名;濱州市優秀園丁1名,濱州市名師2名,濱州市教壇新星2名,濱州市優秀教師4名,濱州市先進工作者3名,濱州市優秀班主任2名;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及縣明星教師45名;先后有52名教師執教過國家、省、市、縣級優質課。
大愛無疆:做有溫度的教育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是黛溪小學的校訓,秉承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季愛紅致力于做有溫度的教育,關心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2018年,二年級學生小茜因病住進重癥監護室,20萬元的醫療費用壓垮了獨自支撐一個大家庭的小茜媽媽,無奈之下,她向學校求助。
情況危急,季愛紅立刻組織召開會議,向社會各界募捐救助小茜。“太慢了!何時才能湊齊救命錢?”正焦急時,季愛紅突然想到,能不能向黛溪的愛心企業家求助?兩天后,14.3萬元交到了小茜媽媽手中。
“這些天,季校長因為這個事情不顧白天黑夜,我們也是被她感動了,都是黛溪人,能幫就會幫。”愛心企業家說。
2020年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同事向季愛紅反映,五年級學生小赫常年與爺爺奶奶在半山腰生活,家庭困難,沒有條件線上學習。為了不耽誤小赫的學習,季愛紅馬上和班子成員商量,讓老師專門給他送去新學期的課本、作業本,隔著村里的隔離桿為他進行心理疏導,又聯系相關部門為其家中安裝了有線電視,沒讓孩子落下一堂課。“再多的付出也值得。”季愛紅說。
幾天前,小赫在鄒平市運動會上獲得了小學男子組1500米冠軍,被送去濱州參加集訓,他對奶奶說:“不能辜負校長和老師對我的幫助,我跑步快,要使勁跑,爭取跑第一。”目前,小赫已被濱州體校錄取。
季愛紅常說:“做事先做人,做教育首先做一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她先后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濱州市名校長”“濱州市優秀園丁”等榮譽稱號。2018年5月,季愛紅入選了“山東省第三期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讓每個孩子充分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是我不懈奮斗的目標。”目前,黛溪小學“自主教育”品牌已然成為黛溪整個區域的辦學特色,從幼兒園至小學,都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如今,“如何將自主教育的品牌特色做大做強”“如何得到更多專家引領”成了季愛紅考慮的新問題。她下一步的計劃是“百花齊放春滿園”,利用齊魯名校長平臺,帶領一部分教師走出去,努力實現部分帶群體的發展,實現師生全員化共同提升,以卓越績效爭創齊魯名校。
《中國教師報》2021年06月23日第13版
作者:肖 斌 朱全中 王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