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性教育(如何開展黨性教育)
原標題:持之以恒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人的“心學”。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須在系統的黨性教育中持續鍛煉、不斷加強。兵團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提高黨性覺悟,自覺修好人的“心學”,努力涵養過硬政治品格,推動兵團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健全機制,強化黨性教育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堅持黨委抓總,組織、紀檢、黨校等部門充分溝通協調,共同制定完善黨員干部黨性教育規劃,做好年度計劃,結合中國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常態化、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員干部日常培訓。健全完善綜合考評機制,研究出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考核細則,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情況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納入黨員干部培訓檔案,作為評優提拔任用的重要參考。二是建立完善黨課培訓機制。黨課培訓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融通教育資源,不斷完善優化培訓內容。要深入探索黨性教育規律、突出干部政治訓練,從共情共鳴、入腦入心這一教學理念出發,創新打造沉浸式系列課程。要注重對特色資源的挖掘利用,將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融入其中。三是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教學計劃,形成獨具兵團特色的以傳承和弘揚兵團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黨性教育系統課程,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打造終身學習的常態化機制,使黨員干部在學習中汲取奮進力量,提升黨性修養。
創新手段,提升黨性教育實效
一是深挖細研兵團紅色文化資源。對兵團精神中蘊含的紅色文化資源分階段、分類別、分層次進行開發,形成有體系、有邏輯、有內容,符合實際的黨性教育創新體系。在黨性教育的內容設置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發具有兵團特色、本土特色的黨性教育精品課程。創新開發“紅色+”模式,打造紅色研學路線、文旅路線,在用好盤活紅色資源的過程中,讓黨性教育走深走實。二是拓寬黨性教育模式。改進教育方法,采取體驗式、沉浸式、模擬式、行動式等黨性教育方式,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黨性教育更加生動深刻、有血有肉。通過實景演繹、誦讀經典、訪談軍墾前輩、榜樣案例分享、戶外拓展等方式,讓兵團的紅色因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用好各類技術手段。創新黨性教育載體,用兵團精神筑牢黨性教育高地,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融合感覺、觸覺、聽覺、視覺于一體,用更直觀的方式展示兵團的“前世今生”。例如,充分利用全息影像技術、VR技術以及AI等還原革命人物和場景,使黨員干部超越時空感受先輩們創業之艱難,深切感受兵團精神的歷史穿透力和感召力,汲取紅色養分,自覺增強黨性修養。
立足實踐,推動黨性教育走深走實
一是在學習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原本本學習新修訂的《中國紀律處分條例》,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持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指導實踐,更加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二是以實際調研促價值目標和精神品格的現實轉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調研導向,敢于直面問題,較真碰硬,實事求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要充分汲取兵團精神中軍民同心、無私為民的經驗智慧,正確處理黨同各族職工群眾的關系,真心實意了解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為職工群眾謀利,為職工群眾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人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三是充分發揚斗爭精神,在實踐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自我革命。新時代,兵團各項事業面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需要各級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弘揚兵團精神,主動深入基層,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在艱苦的環境中練就本領,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矢志不移、砥礪前行。
(劉紫東,作者單位: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黨校)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