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的任務是,幼兒園教育的任務是培養
【案例】
2017年1月,北京市發布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多項增加普惠性學前資源供給的具體舉措,包括進一步擴大教育部門辦園規模,支持優質公辦園辦分園、分部;支持其他國有單位辦園;通過給予擴班補助、租金補貼、生均定額補助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開辦普惠性幼兒園,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對于無證園開展分類治理;采取舉辦社區辦園點、社區學前教育服務中心等方式,發展多樣化學前教育服務等。
【分析】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辦好學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是發展學前教育的愿景和期許。
自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印發以來,各地以縣為單位實施一期、二期行動計劃,切實把學前教育納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資源快速擴大,投人大幅增加,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幼兒園保教質量逐步提高,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50.9%提高到75%,社會普遍關注的“人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但總體上,普惠性資源依然不足,公辦園少、民辦園貴的問題在許多地區還比較突出,幼兒園運行保障和教師隊伍等體制機制建設相對滯后。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學前教育資源的需求總量將大幅增加,國家規劃1億左右人口進城落戶,將帶來資源結構性短缺,城市資源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間,學前教育將面臨資源不足和普惠不夠的雙重壓力。為此,各地在鞏固一期、二期行動計劃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編制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保持重視程度不減、投入力度不減、工作干勁不減,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回應人民群眾對幼兒接受良好學前教育的期盼。
為了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十三五”學前教育發展總體目標,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重點任務主要有三項:
一是擴大普惠性資源,著力破解公辦園少、民辦園貴問題。按照公辦民辦并舉的要求,一方面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高公辦園在幼兒園總量中的占比,扭轉公辦資源嚴重短缺的現狀;另一方面積極扶持民辦園,不斷提高普惠性民辦園在民辦園中的占比,通過公辦和民辦兩條腿走路,滿足絕大多數幼兒都能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
二是完善體制機制,解決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條件保障問題。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與公益普惠要求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完善幼兒園教師編制補充和工資待遇保障機制,確保各類幼兒園正常運轉和穩定發展。
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質量,解決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問題。推進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完善幼兒園質量評估體系,加強教研指導,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政策】
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要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發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探索建立以幼兒園和婦幼保健機構為依托,面向社區、指導家長的公益性嬰幼兒早期教育服務模式。而在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提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對“十三五”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2017年4月,教育部印發《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以進一步保障幼兒園的辦園質量。相較以往,這次督導評估工作實現了幼兒園、附設幼兒班、幼教點的全覆蓋,未取得辦園許可的幼兒園也被納入評估范圍;評估周期上,3-5年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所有幼兒園(班、點)至少要接受一次督導評估;結果運用上,以評促改,不再單純把評估工作作為判斷幼兒園優劣、對幼兒園進行分類定級的手段。對于無證幼兒園,經整改后達到相應標準的頒發許可證。
2017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鼓勵多種形式辦園,有效推進解決入園難、人園貴問題。
【鏈接】數說學前教育
2016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4.0萬所,比上年增加1.6萬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幼兒班)4413.9萬人,比上年增加149.0萬人,增長3.5%。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為223.2萬人,比上年增加18.1萬人,增長8.8%,生師比由上年的18.1:1下降至17.6:1,??萍耙陨蠈W歷教師比例由上年的73.8%提高到76.5%,增加2.7個百分點。
【專家點評】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虞永平:
增加資源供給仍是發展學前教育第一要務。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仍然處在打基礎階段,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距離。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仍需擴大有質量的普惠性教育資源的供給,這既是實現國家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目標的要求,也是降低現有幼兒園班額的要求,更是護航全面二孩政策的要求。
其次,要加強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我國學前教育投入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僅占GDP的0.16%,而OECD國家平均的早期保教經費占GDP的0.8%。
再其次,還要下大力氣解決幼兒教師待遇問題,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直接關系到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及教育質量,還影響到幼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廣大青年學生的專業選擇意愿。
最后,政府要全面履職,并協同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規劃性的“入園難”正成為當下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有些校區人口超萬卻沒有幼兒園,有些是六七個小區才有一個幼兒園,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入園難”和無證園難以避免。因此,政府依法監督辦園,比對幼兒園進行事后監管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