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教育;至美教育集團
點擊標題下「教育時報」可快速關注
向美而行
向美而生
素質教育的內核
即打造特色至美教育的同時
尊重學生的發展
以至美教育體系
推動學校教育砥礪前行
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
堅持至美教育,培育至美師生
張博 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校長
讓學生在至美教育中拔節生長
美是教育最強大的力量。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以特色高中創建實踐為載體,經過十年的探索與實踐,遵循至美教育的哲學,全員培養美德教師,全面開發魅力課程,全力打造至美課堂,全程培養至美至善學生,全方位構建美麗文化,讓學生在至美教育中拔節生長。
至美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差異,著眼每一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使所有學生得到全面而個性的發展;著眼激發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使所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顯著提高;著眼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健康發展。
根據至美教育理念,學校架構特色全景式課程,為學生提供特色學科課程、特色專題課程、激情社團課程、節慶文化課程等多元豐富的課程,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為目標,推進課程的深度實施,給學生們的校園生活留下美好回憶。
學校積極構建至美課堂,打造主體課堂、創客課堂、研學課堂等,推進學科基礎課程的有效實施,從本質上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師生學習的共同體,呈現多元、開放、包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
涵養生命之溫度、矢志智能之生成、遵循教育之本真,至美教育回歸教育原點,可以隨時聆聽青春生命成長的拔節聲音。
(本文摘自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校長張博在第15屆河南教育名片發布儀式暨“質量·品牌·發展”觀摩研討會上所做的報告)
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
至美教育讓校園溢滿幸福
4月4日上午,許昌市鹿鳴湖公園熱鬧非凡,一群特殊的游客在這里進行浩浩蕩蕩的“長征”,欣賞著春天的美景。原來這是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許昌三高”)高一全體師生約700人在這里舉行“擁抱春天,與文明同行”遠足活動。
“活動結束后,我們會評出‘遠足標兵’,還將進行‘遠足踏青’專題征文,組織《鹿鳴湖遠足剪影》專欄評比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不斷對學生進行至美教育。”許昌三高校長張博說。
何為至美教育?近日,教育時報記者走進這所以藝術為辦學特色的許昌三高,近距離探尋該校至美教育的內涵。
構建至美課程,讓生命居中
知道哪里的校服最時尚、口碑最佳、最受學生喜愛嗎?北京的?上海的?都不是!最美校服就在許昌三高。
這個結論是在前幾年網上全國各地校服大比拼活動中被網友公認的。
男女生的上衣都是小西裝,內搭白色襯衫和條紋領帶,男生下身是黑色西褲,女生是淺色花格短裙。走在許昌三高的校園,一群身穿校服的學生從身邊走過,讓人淋漓盡致地感受到當代高中生獨有的大方、時尚、清新、新潮。
“這款校服是在師生商議后設計的,得益于學校開設的創意設計專題課程。”張博介紹說,“我們的特色專題課程還包含安全教育、養成教育、感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藝術欣賞等。”
除了特色專題課程,學校還開設了學科特色課程、激情社團課程、節慶文化課程等多元豐富的課程,構建了學校的特色全景式至美課程。學科特色課程是學科基礎課程與學科拓展課程的總和,主要包括每個學科的“1 + X”特色課程群,如英語學科特色課程群就有英語閱讀、英文歌曲欣賞、英語聽說、國際禮儀等。在激情社團課程上,學校創建了美術、音樂、體育、數理、外語、創客6個指導中心,打造了剪紙、陶藝、素描、繪畫、聲樂、合唱、舞蹈等特色課程,還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拓展課和專項體育課作為每個學生的選修課,每周一下午第三四節課開展。節慶文化課程以“課程嘉年華”為平臺,探索和開發具有時尚、藝術等元素的校園節日課程,每月一主題,給學生的校園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深受學生的喜愛。
“把學生的發展置于課程的核心,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為目標,讓學生的生命居中,許昌三高的課程構建十分值得借鑒。”“將學科內容與學生體驗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科內容成為學生體驗的基礎、發展的資源,這樣的素質教育比某些中小學做的還好。”……許多來過許昌三高參觀的校長、老師,都對學校的全景式特色至美課程稱贊有加。
打造至美課堂,讓生命拔節
“看到這個現象你想說什么?”“你能舉例證明嗎?”“你發現了什么?”……在許昌三高的課堂,教育時報記者發現老師經常以問題驅動課堂,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通過自學、合作、展評、精講、升華等環節,使學生互相合作、各有分工,有價值問題的生成和解決成為課堂常態。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
“我準備繪制一幅關羽秉燭讀春秋的畫作。”“我準備以三國文化為元素創作一個剪紙作品。”……在許昌三高的藝術創客研究室,教育時報記者看到一群學生在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為即將到來的許昌市三國文化旅游周校園文化活動做準備。學校還建設了3D科學創客室、學科功能室等,開設創客課堂,以選修、研修等形式實現科普、創新、創造及專利研發,為學生特長的拔節生長提供契機,使教學從平面走向立體,使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一枚枚獎牌是學生創造力的有力見證。
除了高一年級的70華里遠足、高二年級的風景寫生研學、高三年級的成人儀式,教育時報記者發現,學校還開發了獨具藝術品牌特色的研學課堂,開展“踏青、逐海、追日”和“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等遠足研學活動,還在假期推行以“行走中的課堂”為主題,實施北京科學線、杭州音樂線、西安人文線、湖北美術線等四個體現藝術學科主題特色的綜合研學活動,讓學生的足跡遍及亞洲,以及國內各大省市。
“我們通過主題課堂、創客課堂、研學課題等構建至美課堂,推進學科基礎課程的有效實施,從本質上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許昌三高副校長胡曉偉說。
培養美德教師,讓生命幸福
《班主任學期考核評估制度》《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延時服務費發放方案》……在許昌三高,教育時報記者看到這些與教師切身利益的有關的制度很是健全。學校堅持績效工資、延時服務費分配以教師的實績和貢獻為依據,堅持多勞多得原則,堅持向一線教師傾斜,充分發揮出績效工資、延時服務費的激勵導向作用,并將師德師風與績效考核掛鉤,從制度上促進美德教師的培養。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的培養,在觀念轉變、教師成長、課題研討、過程管理、考試評價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每學期都組織青年教師培訓、班主任論壇等活動,每學年都廣泛開展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的教育教學研究與交流活動,組織校內示范課、公開課、匯報課近百堂。
“近兩年,學校教師的學習、教研氛圍濃厚,有近40名教師有課題或參與課題研究,每年在開學后都會收到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課件、讀書筆記等500余篇(件)。”許昌三高黨總支書記閆大龍說。
為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提升教師自身素質,許昌三高還與鄭州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鄭州一中”)結為姊妹學校,借助鄭州一中國際名校先進的辦學理念、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學校藝術特色辦學的自身優勢,在校園文化、師德師風建設、教學管理、德育管理、教師研修、師生交流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地深度融合。這種模式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
“學校還聘請鄭州一中原校長朱丹和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張鶴教授定期到校指導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及學校數學學科工作。”許昌三高副校長呂志健說,“通過專家、名師到校開展講座、送課、指導,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提升,成長為美德教師。”
全國中小學舞蹈教育傳統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河南省中小學師德師風先進學校、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河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正是在這一批批美德教師的努力下,讓校園溢滿成長的幸福、收獲的喜悅。
教育即擔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尊重。許昌三高的至美教育關照生命的個性和階段性,讓學生向美而行、向美而生,凸顯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也為學校在實現人民滿意的藝術特色名校夢上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教育時報記者 蘇江召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教育時報”。轉載其他稿件(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覺得好看,請點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