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禮儀教育論文_幼兒禮儀教育論文目錄
社交禮儀
一、禮儀的起源
自古及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書寫了諸多的禮儀典章制度,鑄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長盛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誠如《禮記》所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誠如《禮記》所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非禮也”,誠如《曾國藩家書》所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無一不述說著禮儀的重要性。二十四孝的故事至今源遠流長,無論是虞舜的孝感動天,還是曾參的嚙指痛心,亦或是王祥的臥冰求鯉,都向我們揭示了禮儀規范的重要性,正是由于這些長盛不衰的歷史典故,才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才造就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才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二、禮儀的傳承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匯聚成一條長盛不衰的歷史文化。現今社會,尤其是不給老弱病殘讓座、不贍養父母、隨地丟棄果皮紙屑等等的現象時有發生,無不讓人震聾發聵、深惡痛絕,《禮記》曾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古人尚且如此知道禮儀的重要性,更何況是當代祖國的花朵。《菜根譚》曾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作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人人都懂得禮儀的規范,為人處世都懂得禮儀,祖國才能國家強大,社會才能更加穩定,人民才能萬家燈火。尤其是對于當代的年輕人來說,祖國的繁榮昌盛完全交給了當代年輕人書寫藍圖未來,我們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以及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才能使祖國母親更加繁榮昌盛。
當代年輕一輩,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更需要加強的素質修養,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民族信仰,成為一股為民為國家的主力大軍,共同創造祖國的繁榮興盛,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禮儀傳承一代至另一代,共同普就中華文化的連綿不息。國家的長盛離不開文化的興盛繁榮,不僅需要我們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涵養和禮儀規范,而且更需要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至海外各地,一個民族重視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的宣揚,國家才能更加興盛強大,人民更加幸福美好。
人人都懂得禮儀規范的重要性,出門在外,懂得謙卑涵養,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正所謂一句話所言:“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人不助我,是我無為;我不助人,是我無善”,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銘記他人的恩情,忘記他人的失禮,記恩不記仇,自然會心情舒暢、心情愉悅。因此,當代年輕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禮儀規范至關重要,人人都懂得禮儀規范的重要性,懂得謙卑涵養的素質,人民的道德水平在進步,社會的和諧發展在進步,國家的繁榮昌盛在進步,才能譜寫出一篇篇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禮儀的優美事跡。
三、 禮儀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禮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優秀事跡,譜寫出了一篇篇優美的畫卷,引領著祖國的繁榮昌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人為善是修養,特立獨行是個性,對服務員說聲謝謝,剪刀剪得一端對著自己,別人幫助自己說聲謝謝,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營造出一幅和諧美滿的社會現象??v使他人對我惡言相向,我亦義不容辭的嚴格要求自己,絕不做不符合禮儀規范的事情,遵循著“我不欺人,人不欺我”原則,常懷一顆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真誠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常懷一顆感恩他人的心態,才能以誠動人、誠感動天,讓規范的禮儀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染身邊的人懷揣著一顆以德報怨的心態。人人都遵循著禮儀的規范,只有先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才能讓社會長治久安,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正如《禮記》所言:“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才是人民文化素質提高的最終體現。因此,在生活當中,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做人要符合禮儀的規范,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質,才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