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育;印度教育體系
本報記者 苑基榮
印度財長西塔拉曼將于2月1日提交2024年聯邦預算,預算內容持續引發印度媒體熱議。“印度政府正在實施《2020年國家教育政策》,預計即將提交的財政預算中將提供額外支持。”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新財年預算或許能進一步幫助推進印度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報道稱,印度高等教育國際化額外支持舉措包括國家信貸框架、學術信用銀行等。此外,印度正在努力將該國知識體系、語言等納入更多課程中,并通過“留學印度”計劃吸引國際學生。
印度一直以來是全球范圍內的人才出口大國,其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市場”領域存在極大的“順差”。在高等教育方面,印度面臨著供需缺口,且人才流失嚴重。
根據印度外交部網站、全印度高等教育調查報告,截至2017年8月9日,印度出國留學人數55萬多人,截至2021年7月22日,印度出國留學生達113萬多人。《印度快報》報道稱,僅在2022年,就有約75萬名學生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大部分學生流向美國。根據國際教育研究所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2022—2023學年期間,有26萬多名印度學生在美國院校學習,印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研究生來源國。
為了留住本土人才以及吸引更多國際留學生,印度在2020年7月頒布《2020年國家教育政策》,提出了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目標,具體包括吸引全球“百強”高校進駐印度的策略以及對國際分校的激勵與管理舉措等。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高等教育國際化設想的首要目標是使印度成為全球教育中心,國際學生人數增加10倍,從每年的約5萬人增至50萬人。
從數據上看,政策的推動有一定效果。據《印度時報》報道,2022—2023財年印度國際留學生人數為26.89萬,達到歷史新高。印度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去年發布了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排名。印度是上榜院校數量最多的國家。
然而,從現實執行層面看,印度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質量偏低、體制惰性和吸引力不足等問題仍阻礙其教育國際化戰略的持續推進。印度很多產業目前也都處在人才短缺狀態。據印度“CIO”新聞網站報道,印度IT人才短缺,60%的印度公司表示沒有人才支持。根據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Gartner的數據,印度 IT 行業現在將人才短缺視為新興技術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的最大障礙。據估計,2024年,對這些技術的需求將增長20倍。
印度畢業生失業率上升進一步加劇了人才危機,當下近60%的技術畢業生沒有工作。最新公布的印度技能報告稱,在每年800萬的印度畢業生中,大約有5萬人從少數的精英院校畢業,具備了一定的“未來技能”,但這很難滿足印度高科技相關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