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一教育-一德壹教官網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12月17日訊(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陳巧婷 劉瑩瑩)“雙減”政策出臺近半年,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各校外培訓機構生存現狀如何?中小學校對此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走訪。
“以前學校旁邊有很多培訓機構,現在基本都沒了。”16日,在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興安小學門口等待孫子放學的吳荔生說道。
近日,莆田市荔城區教育局對45家校外培訓機構做出批復,同意16家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29家機構選擇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繼續從事其他培訓活動。
“我們現在的課程輔導都在白天進行,與教育局發文要求都符合,不沖突,我們也已經轉變為非營利性機構了。”莆田市樂意學培訓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雖然沒有從原來的學科類培訓轉成非學科類培訓,但是已經由初高中教學輔導轉為單一的高中課程輔導。城廂區逸夫實驗小學附近的德一教育培訓中心也表示,“本來之前有上課輔導加托教,受政策影響,現在轉成托教。我們有午托和晚托?!?/p>
學科類培訓機構減少,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進度產生擔憂,學校該如何應對、緩解家長的焦慮心情?
“我們學校有提供課后服務,除非學生有特殊情況,否則基本上都會參與,并且低年級在課后服務時基本都能完成書面作業,教師也有針對學生進行培優輔差。”興安小學校長翁秀萍說,“我們也鼓勵孩子根據興趣和特長選擇一些藝術類機構,但是不建議加入學科類機構培訓?!?/p>
荔城區西天尾后卓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戴君宜坦言,“雙減”政策讓自己輕松不少。“我以前有去機構補習,但是現在都取消掉了,爸媽給我報了一些周末的興趣輔導班,和之前相比我更自由了!”
來源:福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