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教育部、教務部礦大
礦業工程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江蘇省礦業工程虛擬仿真共享平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以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實驗教學理念。以高素質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為先導,探尋現代化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重視實驗室裝備建設,構建先進的實驗教學平臺,建立良性實驗室運行機制,形成網絡化、開放化的實驗室管理模式,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成為具有一流師資、一流辦學條件、一流教改成果、一流教學質量的開放式和具有礦業及能源特色的國家級礦業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實驗教學中心歷史沿革
實驗教學中心簡介
中心擁有實驗用房38間,使用面積約3000 m2,各類儀器設備2000余臺件,總值近3500萬元。實驗內容涵蓋巖土力學實驗平臺、巖層移動模擬實驗平臺、巖層移動與控制實測平臺、礦山生產系統與工藝模型實驗平臺、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實驗平臺、工業工程實驗平臺、交通運輸實驗平臺、軟件實訓信息化平臺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平臺。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6人,兼職實驗技術人員5人,保障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開放運行與安全管理。
實驗教學中心人員結構專職實驗技術人員6人,其中2名高級實驗師、2名博士、2名碩士。
國家級中心主任:
屠世浩,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教務部部長,擔任國家863項目首席專家、第六屆江蘇省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礦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礦業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采礦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采礦工程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煤礦井工開采專家組成員、《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采礦方法、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礦業系統工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虛擬仿真共享平臺建設負責人:
萬志軍,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礦業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建設負責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現任采礦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能源學會煤炭專家組成員,江蘇省僑青總會常務理事、徐州市僑青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智能采礦、地熱開采與礦山熱害防治。
實驗教學中心規章制度為了保證實驗室被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實驗室出臺了一系類規章制度。
具體的規章制度在這里哦
長按識別二維碼了解
實驗教學中心教學情況中心承擔礦業工程學院、安全學院、資源學院、環境與測繪學院的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短期高級培訓生的教學實驗工作,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的教學實驗工作;承擔本科教學30多門課程160多個實驗項目;并承擔本科生畢業論文、科技創新活動等,年完成9萬多實驗人時數,為我校和區域內各級各類本專科學生實驗教學、創新創業實踐及區域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實踐基地和實驗示范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我校各相關學科、專業的交叉、滲透、融合和發展。
近3年實驗中心成果
完成教改項目采礦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等3項;
獲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等3項;
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大學生借助中心平臺完成的創新創業項目獲得“挑戰杯”金獎1項,以及實踐作品各類獎勵128項,發表論文130篇、申請專利107項。
成果展示
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化與資源建設情況實驗室在儀器設備管理、實驗教學、視頻教學、開放實驗等方面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設置門禁系統,部分實驗室開放預約實驗。
實驗教學中心預約流程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第五步
▼
第六步
▼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陽光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