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紅色教育基地-廈門紅色教育基地心得體會
01 廈門破獄斗爭舊址: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廈門破獄斗爭舊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是一處文物保護單位革命遺址。該舊址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原為廈防同知署監獄,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它是一座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建筑,見證了福建地方史上一場有著重要影響的革命斗爭。
景點特色和亮點:在1930年5月25日,由時任軍委秘書的陶鑄帶領11名同志,在當年的福建省委領導下,攻破了思明監獄,成功救出了關押的四十多名革命同志。這場被稱為"廈門大破獄"的行動僅用了不到十五分鐘,震驚了海內外。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因此被命名為革命遺址,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2004年,該址被廈門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評價和口碑:廈門破獄斗爭舊址作為一處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景點,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評價。人們稱贊這個地方對于保護文物和紀念革命歷史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游客們在參觀時,能夠深切感受到廈門破獄斗爭的英勇事跡,增強了對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愛國情懷。
02 集美鰲園: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集美鰲園景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鰲園路24號,占地面積18.5萬平方米。景區由集美鰲園、嘉庚公園、陳嘉庚紀念館、嘉庚文化廣場、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堂以及歸來園等景點組成。這里有獨特的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嘉庚建筑樓群金碧輝煌,與藍天碧海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景點特色和亮點:集美鰲園展示內容廣泛,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富含民族和地方的文化內涵。這里的建筑景觀獨具特色,生動地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游客們可以在這里寓教于游,享受到旅游和學習相結合的樂趣,體驗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評價和口碑:集美鰲園作為一座4A級景區和革命遺址,備受游客們的贊譽。游客們稱贊這里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建筑風貌,認為這是一個值得一游的旅游勝地。人們對陳嘉庚先生的貢獻和愛國主義精神表示敬佩,并對景區的保護和維護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同時,集美鰲園也因其教育性和旅游價值而受到游客們的喜愛。
03 廈門革命烈士陵園: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廈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文園路103號,是一處革命遺址。陵園毗鄰廈門萬石巖風景區,占地面積20270平方米。陵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安業民烈士墓、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光輝永駐》大型浮雕、群雕《永志銘心》、葉飛王于畊墓等紀念性建筑物。
景點特色和亮點:廈門革命烈士陵園具有濃厚的紀念意義。烈士紀念碑高24米,上面鐫刻著陳毅元帥的手筆"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八個金光大字。烈士陵墓坐落于紀念碑后,由三層松柏環繞襯托著圓形的烈士陵墓,安放著1034位烈士的遺骸骨灰。
評價和口碑:作為一處紀念革命烈士的場所,廈門革命烈士陵園受到游客的高度評價。游客們贊賞陵園的莊重和肅穆氛圍,對烈士的英勇事跡表示敬意。這里是人們緬懷先烈、追思歷史的重要場所,被視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游客們紛紛表示,參觀廈門革命烈士陵園是一次深刻的歷史體驗,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對烈士的敬仰之情。
04 閩中廈門工委舊址: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閩中廈門工委舊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勵志路1號,是一處革命遺址。舊址原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私人佛教齋堂,名為"妙法林"。它是一座傳統的閩南二進一天井式民居,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
景點特色和亮點:閩中廈門工委舊址在抗日戰爭前夕成為了廈門抗敵后援會的活動場所,宣傳抗日,號召佛教徒支援祖國抗戰。該舊址于2011年被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是一個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展示了當時黨組織的活動情況和歷史背景。
評價和口碑:閩中廈門工委舊址作為一處有著重要歷史價值的景點,備受贊譽。游客們贊賞這個地方對于保護和傳承革命歷史的努力。參觀者們可以深入了解黨的早期組織活動和抗日斗爭的歷史,增強了對黨的敬仰和愛國情感。游客們普遍認為,閩中廈門工委舊址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教育意義的地方,值得參觀和學習。
05 囊螢樓: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囊螢樓是位于福建省廈門市的廈門大學校園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廈門大學的老建筑中,以內涵而論,最有名的就是"囊螢"和"映雪"。囊螢樓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承載著廈門大學學子的青春和激情。
景點特色和亮點:囊螢樓得名源自古代的兩個故事,一則出自《晉書·車胤傳》,描述了車胤夏夜讀書時用囊盛數十螢火蟲照明的情景;另一則出自明代廖用賢的《尚有錄》,記述了孫康冬天讀書時以映雪為光源的場景。這兩個故事都是為了鼓勵人們勤奮學習而設立的。囊螢樓成為了寓意著廈大學子奮發向上的象征。
評價和口碑:囊螢樓作為廈門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備受學生和游客的喜愛。它象征著學子們的青春和激情,代表著對知識和學術的追求。游客們紛紛稱贊囊螢樓的美麗和歷史底蘊,認為它是廈門大學校園的重要象征之一。參觀者們表示,囊螢樓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讓人感受到了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的魅力。
06 廈門市總工會舊址: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廈門市總工會舊址是一座反映大革命時期福建工人運動的建筑。建筑本身是西式紅磚建筑,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
景點特色和亮點:該舊址是全國僅存的4個總工會舊址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舊址現已辟為廈門工人運動陳列館,展示了工人運動的歷史和發展。
評價和口碑:廈門市總工會舊址作為一處革命遺址,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關注和贊譽。它提供了一個了解福建工人運動歷史的重要窗口,備受推崇。
07 福建省委機關舊址: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位于鼓浪嶼區虎巷,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建筑風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示了當時的建筑風貌。
景點特色和亮點:該舊址是福建省委機關在革命時期的秘密活動基地。許多革命領導人曾在此指揮全省的革命斗爭。舊址本身是一座華僑私人住宅,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價值。
評價和口碑: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作為一處革命遺址,受到歷史愛好者和游客的高度評價。它承載了福建省革命斗爭的歷史記憶,被認為是一座珍貴的歷史遺產。
08 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誕生地: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誕生地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集美小學三立樓。該建筑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三層樓房,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
景點特色和亮點:這里是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的誕生地,也是陳嘉庚先生創建的集美學校的一部分。作為廈門革命的發源地,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評價和口碑: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誕生地受到游客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它代表了共青團在福建省的發展歷程,被視為一處重要的紀念地和教育基地。
09 福建省第二次黨代會會址: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福建省第二次黨代會會址名曾家園,建筑建于1920年,呈中西混合式建筑風格。它是一座雙層平頂磚混結構的建筑,占地面積180平方米。
景點特色和亮點:福建省第二次黨代會在這里召開,對指導福建省革命斗爭起了重要作用。會址保存完好,展示了當時的建筑風貌和會議歷史。
評價和口碑:福建省第二次黨代會會址作為福建省革命歷史的重要見證,備受游客和研究者的關注。它是一處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遺址,被視為福建省歷史的重要遺跡之一。
10 胡蘆山烈士陵園:
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胡蘆山烈士陵園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是一處革命遺址。陵園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呈園林式設計,環境優美。
景點特色和亮點:陵園最初建成于1967年,后經多次修建和擴建,成為一個開放式的紀念園區。陵園內有一座方柱形的紀念碑,高13.6米,上刻有五角星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碑后還有一座圓形陵墓,安葬著53位在解放同安、支前、土改、剿匪和抗洪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遺骸。
評價和口碑:胡蘆山烈士陵園作為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備受游客和研究者的關注。陵園的規模逐漸擴大,并得到了多次修繕和改建,以更好地紀念和銘記革命烈士的奮斗和犧牲。它是福建省革命斗爭歷史的重要見證,被視為一座珍貴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