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頻道,湖北省教育頻道回放
500萬+網友圍觀的首場公益云課堂——襄陽“與鳳行”余溫未了,第二場武漢“遇見喜”再度驚艷亮相。28日,青年文物專家楊理勝化身秦吏“喜”,在他的主場,釀造出一份專屬于他云課堂風格的“熱辣滾燙”——在省博一眼萬年的穿越中,在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境里,志愿者沉浸其中,感受千年歲月的綿柔醇厚,荊楚文化的沁人心脾。
湖北省博物館,游人如織的簡書展館,“喜”3D復原頭像悄然陳列。在這里,時間是切片,也是隱線,是靜止的湖,也是驚濤的海。斗轉星移間,楊理勝老師飾演的喜,在編導的靈巧構思下,在攝像光影交錯的蟲洞中,他和志愿者瞬間穿越,夢回大秦。
云課堂化作“時光機”,志愿者與“喜”同框,解鎖秦簡中蘊含的歷史密碼,在“虎視何雄哉,秦王掃六合”的帝國前夜,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悲喜浮沉躍然眼前。兩千年后出土的簡牘,在“喜”的筆力萬鈞中,揭示強秦的法度森嚴。歷史,在此刻變得觸手可及。
不久前,在直播間與輝同行、妙語連珠的楊理勝老師,收割一大波粉絲的同時,也屬實學會了拿捏年輕人的喜好。一個多小時的直播,云課堂成為了行走的“輿論場”。在長江云、湖北教育發布和湖北文物的直播間,萬千網友和云課堂親密互動。
隨后的文物修復知識講解環節,志愿者們從專家的抽絲剝繭中,感受時代變遷留在瑰寶上的印記,諦聽時光流淌器物而過的回響。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方寸之間透視文明,匠人的精湛技藝與巧思躍然眼前。
從AI導覽時的移步換景,到數字復原的古今交錯,公益云課堂總能以靈動悅目的形式,承載深入淺出的文化內涵,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湖北文物。燦若星辰的荊楚文化,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精神穹頂上的星辰萬里。
由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和湖北電視教育頻道共同發起的,青年文物專家公益云課堂暨青年文物保護志愿者公益行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招募以來,得到更多年輕人的“獨寵”。除了“課表”安排的滿滿當當,每一次行走的公益云課堂,都令志愿者回味悠長。即便你對歷史不care,魅力無限的荊楚瑰寶,也能讓你瞬間破防,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
志愿者熊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益文物云課堂是一本打開的書,你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創新,更能觸摸到無處不在的歷史。特別感謝湖北文物和湖北電視教育頻道,今天的文物云課堂為我們編織了一場絢爛的夢,不僅讓我們與文物“親密接觸”,還將精美的文創產品帶回家。千載的歷史通過編導藝術創作具象化,專家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聽得回味無窮,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正成為公益云課堂的粉絲!
“每每隔著一層玻璃,與這些或精妙或古樸的物件對視,都會忍不住驚嘆古人的智慧,感慨此生有幸入華夏!如何傳承賡續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如何發揚光大綿延不絕的荊楚文化,是湖北文物給我們每一個青年文物志愿者出的必答題”,志愿者安娜如是說。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一堂堂公益云課堂,在志愿者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正拔節生長,在荊楚瑰寶里發芽,在名勝古跡里開花,在專家交流互鑒中結果。活動接地氣的創意和實打實的創新,為推廣湖北文物、荊楚瑰寶中尋找到巧妙的接榫點,讓越來越多的人遇見知音湖北,愛上荊楚文物。
預 告
青年文物專家公益云課堂,所到之處,將每一座城連接一起,喚醒歷史,留住鄉愁。下一堂,讓我們相約京山,尋根屈家嶺。
監制:王俊健
審核:孫旸
編審:胡勁
編輯:呂夢思 劉思雨
責任編輯 呂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