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教育云;玉溪教育云平臺
一幢幢美麗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間間設施完備的實驗室投入使用,一堂堂優質的課程通過網絡傳入偏遠山區,越來越多的名師走進師資相對薄弱的學?!瓘摹皼]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教育綜合改革,探索教育發展新思路,內涵建設持續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均衡化的教育需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經過20世紀70年代“民辦公助”“社來社去、大隊管理”到2001年后“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改革和城鎮化發展,我市各項教育指標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玉溪教育正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穩步邁進。
改善辦學條件 補齊教育均衡發展短板
我市是全省最早完成“普九”的州(市)之一,當時對校舍安全的要求標準較低,全市中小學校舍危房存量較大、安全隱患較高。從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按照“收縮校點、集中辦學、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的思路,創造性地提出統一建設、統一籌資、統一還款的“三統一”建設模式,計劃投入33.5億元,打造113所整潔優美、規范有序、和諧文明的美麗學?!,F已超額完成預定建設任務,建成美麗學校160所;拆除全部D級危房,新建、重建校舍73.82萬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87.65萬平方米。與2012年相比,全市小學、中學生均校舍面積分別由8.06平方米、12.34平方米增加到10.3平方米、13.3平方米。廣大師生告別了危舊的校舍,搬進了寬敞美麗的新校園,全市學校布局日趨合理,校安工程建設成為全省校舍建設的樣板。
“教育扶貧”讓山區學校換新顏 潘泉 攝
著力解決“入園難”
針對學前教育存在的“入園難”問題,我市采取充分利用閑置中小學校舍改建幼兒園、調整農村小學校舍功能、增設附屬幼兒園等方式,加快擴充學前教育規模,全市幼兒園從2015年的264所增加到298所,各縣(區)都已實現了“一縣一示范”的目標,初步緩解了“入園難”問題,保教質量明顯提高,“洛河模式”“新平模式”“楊廣模式”等多種學前教育舉辦模式得到省教育廳高度認可并在全省推廣。
實現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全覆蓋
自2014年國務院啟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項目以來,我市根據“保障基本教學條件、改善學校生活設施、辦好必要的教學點、妥善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加快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六大重點任務安排,嚴格按照“?;?、兜網底、補短板、促均衡”工作思路,加強統籌協調,加大資金投入,快速推進工程實施,實現了全市608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全覆蓋,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學設備、生活設施更加完善,校舍安全能力明顯提高,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2013年,我市對各縣(區)學校硬件、網絡覆蓋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針對基礎薄弱、教學應用形不成規模和體系、教師隊伍信息素養偏低的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圍繞“全覆蓋、廣應用、促均衡”的建設思路,投資5億元用2年的時間統一建設覆蓋695所學校33.8萬名師生的數字化校園和教育云平臺,讓廣大師生共享“互聯網+教育”應用成果。
以前粉筆和黑板為主,如今授課已經變為平板、投影和觸控一體機。
數字化校園建設完成
教育云平臺上線運行
統一構建的玉溪教育云平臺包含43萬個教學資源、有150萬道試題的題庫、1000余名省內外名師的2500多個名師視頻資源等。玉溪教育云平臺App和廣電教育云頻道專區涵蓋從幼兒園到職業院校各學段33萬余條教學資源。同時,在全省率先推出“IPTV+教育頻道”,免費為市民提供教育視頻,并普及到全市各級各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內容涵蓋全學段、全學科優質教學資源,讓玉溪教育云的優質資源惠及偏遠山區的農村中小學,名師課堂同步到鄉村學校,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壘,有力促進教育均衡公平。
縮小城鄉教育均衡差距
我市大力推進學區建設,在縣域內全面實行統一調配師資、統一教學、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的學區管理模式,努力構建起城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達10.8%,其中骨干教師交流輪崗占當年教師交流總數的21.5%。本著“疏堵結合,先行先試”的原則,推行優秀教師多點執教政策,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帶領作用,引導名師開展校內和校際幫扶活動,促進活性優質教育資源流動,進一步化解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矛盾。積極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實行陽光招生和陽光分班,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就便入學,有效緩解了“擇校熱”現象。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流動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建興中心學校為留守少年兒童打造幸福校園 趙恩 攝
完善隊伍建設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全面落實職稱比例、績效工資向一線教師和邊遠山區、條件艱苦地區教師傾斜。積極爭取將玉溪市列為全省中小學職稱改革3個試點地區之一,近千名小學教師享受副高級職稱待遇。教師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共建成教師安居住房7659 套,教師廉租房29萬平方米6087套,進一步解決了農村、山區教師的后顧之憂,鄉村及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顯著提升。
提高基礎教育質量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我市通過“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等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成立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量領導小組”,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定課程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優先保證體育(與健康)課時。加強學生藝術、科學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以青少年活動中心及鄉村少年宮為陣地,推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做到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以我市被列為國家中小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革30個試驗區為契機,在玉溪教育云平臺上從學校綜合評價、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三大方面研發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系統,全面推進改革實驗。從目前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結果看,全市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均達良以上,城鎮、農村、山區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差距逐步縮小。
落實惠民政策 教育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全面推進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采取“獎、助、貸、免、補”等多種形式,健全完善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教育資助體系。早在2014年,全市就實現了“三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的“三個全覆蓋”,全市中小學生基本全免費上學,確保了每一位貧困學子都能接受普惠性教育,學生資助制度日趨完善,教育公平得到進一步彰顯。
加快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2016年初,全市13所職業院校被確定為玉溪市教育精準扶貧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學校。各職業學校根據各自的教育教學情況,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方式和辦學體制,對全市貧困鄉鎮、貧困行政村和貧困自然村開展菜單式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輸送全覆蓋,提高貧困鄉村人員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有效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全市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工業財貿學校、二職中建成全國示范校,技師學院成為全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玉溪日報記者:馮天嬌
編輯:趙書藝 楊宇峰 制圖:黃春龍
審核:楊雪
終審:趙琳
~ ~ ~ ~ ~ ~ ~ ~ ~ ~ ~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玉溪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