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教育教案-引導式教育教案模板
執教:邢飛濤
師:本課的課題是?課文圍繞什么來寫的?
師:解說“記”,游記。課文記錄的是?
生:課文圍繞小石潭來寫的。
師:關于小石潭,你能了解到多少信息呢?
生:小石潭,有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
師:比如。
生:全石頭以為底。
師:說說這個“為”字。
生:另外還有別的,卷石底以出,甚至水中也有石頭露出水面來。
師:卷石堤以出,該怎么翻譯呀?
生:
師:注意,這里省略掉了“出于水”三個字,記下省略句。
師:還會記住什么呢。
生:小石潭有水。
師:對,干了,就沒了靈氣了,山水靈秀,有山有水,才足稱完美。
生:小石潭的水很清。
師:有多清,哪些字詞可以讓我們體會出這種清呀。
生: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師:誰的影子。“徹”字怎么講啊。
生:穿透,陽光穿透水面。
師:光線真是個有意思的東西,肉眼下無形無相,可是卻有力量,穿透水面,行走了數億的公里,能量依舊。
生:皆若空游無所依,小魚都好像在空氣中游一樣。
師:這里有一個字特別有表現力、
生:空。
師:空,在這里可以組出哪些詞來?
生:空明、空凈、空無所有。
生:這里的魚時而呆呆的,時而跑得很快。
師:說說哪個句子。“怡然”“俶爾”,記下。
生:大概有一百頭魚吧。
師:是精確的一百頭嗎?記下,“可”“許”。
生:還有好多樹,竹樹環合。
師:樹木只長在了一面?記下“環”字。竹子,為什么會寫到竹子,蘇東坡也寫竹子,說——蓋竹柏影也?我們來背背王維的詩吧——獨坐幽篁里,有了前輩的雅氣。
生:小溪,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師:翻一下。啊,時隱時現,好像蛇行,有些森然發抖的感覺。
師:還有,這里水很冷。
生:悄愴幽邃,凄神寒骨。
生:水尤清冽。
師:冽是熱的意思,可以泡溫泉吧。記下冽字:清冷。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了,現在我們來讀讀文章吧。(生讀,師糾正音節及停頓)
師:這篇文章里有好多變化。你還會發現嗎?比如方位?
生:小丘——小石潭——離去。
師:再比如眼光也有好多變化?
生:向西,向下,近看,遠看。
師:情緒也有好大地變化?
生:樂——喜
師:好大的變化,好強的跨度,為什么會有這么夸張的變化呢?來看一段文字。
屏顯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畫像 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
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師:看來,柳宗元,游山玩水,是散心呀,他內心有憤懣,仇怨,傷感。仔細體會加點字,看看你會有什么樣的情緒體會。
屏顯
品讀一個字,看看這些字(特別是加點字)背后人物的心里活動。任選一個說說你的體會。
示例:
我讀懂了一個“伐”字。
伐竹取道,一個“伐”字,殺氣騰騰。
這句話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實際上內心深處的郁悶并未得到排解。,他希圖借游樂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恨之情。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生:尤,水尤清冽,一個尤字,讀來有一種發現小石潭的興奮感,果然是好水,喜出望外。
生:樂,心樂之。聲音像玉佩發來一樣,讓人覺得很有一種向往的感覺,很開心。
生:空,皆若空游無所依,好像他一直很苦,看著看著,好像孔靜道忘記了所有。
生:放空了自己,忘懷了憂樂。
生:寂寥無人,一個好寂寞,痛苦,孤獨。
師:也不是一個人出來呀,可見真寂寞是心里的寂寞。蘇軾的句子——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王績的詩句也說——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這不是人的數量問題。
生:似,讀起來,讓我們覺得魚是魚,他是他,兩張皮。
師:敏銳。莊子說,條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師:讀文字按要求做賞析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
美在描寫正側相合。如“皆若空游無所依”,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語言極為精練。
(聽覺美、視覺美、神秘美、寧靜美、動靜美、人物相合美,對比美、變化美、忘情美……)
師:同學們呢,最后我們來讀讀這段,請大家說說他的美好吧。
生:斗折蛇行,動靜美。北斗星是靜,蛇行是動。
師:還有修辭美,朦朧美。
生:寧靜的美,皆若空游無所依,心無雜念,景也無雜念。
師:“江天一色無纖塵”真是一個絕頂的干凈,不可思議。
生:心物相合的美,以其環境過清,心的冷,環境的冷,情景交融。
生:明暗美,日光下徹,明寫影子,還有陽光,有明有暗,影影綽綽的。
生:動靜美,小魚有時候呆呆的像個木頭,又突然地享受了驚嚇跑掉了。
師:這個感受細膩。
……
師:作業,仿寫一個小游記吧。
作品示例:
石門泉游記
邢飛濤
小耿峪,在虎頭峰西半余里左右,以三門洞而聞名。至谷口,便聞水聲潺潺。
山行二三里,林木愈密,人跡少至,行徑漸微。偶得一泉,距地高約丈許,其間碎石亂聚,或如拳,或如卵,大小不一,鋒棱畢露,積少成崖。攀援而上,綠苔枯藤,蒙絡搖墜。崖上一窟,大小如斗,深淺約尺許,內則石密如劍,橫穿四壁,外則丹石碧血,兀立崖顛。內有一小洞若童子腕口粗細,便是泉眼,不可知其源,飛流穿石,珠墜玉瀉。
時正早春,正覺林寒澗肅。溯流而上,過石門,山上殘垣幾所,有土蜂。少焉至頂,鷹峰戾天,人鳥俱絕。時正中午,云淡風高。同游者,鄰里兄弟二三人而已。
作者簡介
邢飛濤,陜西省周至縣鄉村學校語文教師。愛語文,愛濕地。靜靜棲居,默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