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和教育校訊通平臺(廣東和教育校訊通平臺客服電話多少)
■教育局回應:“校訊通”可自愿訂閱,校企間不存在利益輸送
■天河區已率先用免費通訊取代收費短信
金羊網記者 宋昀瀟 實習生 張婉清 程夢柳 方沁忻
又快到了新學期報名季,有媒體近日報道天河某學校發文疑似強制家長開通互教通業務(將學校通知、作業短信發送至家長手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聲音質疑平臺與學校相勾連,并認為類似互教通、家校通的“校訊通”業務應順應時代退出舞臺。
究竟開展類似業務的學校有多少?企業與學校又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學校倡導辦理
不少家長直言“校訊通”用處不大
“根據區教育局通知精神,下學期,我園將采用微信、QQ群、短信、電話等方式進行家園溝通,從8月起不再采用校訊通,不產生月扣費,請知悉!”孩子就讀于廣州市天河區天府幼兒園的家長藍藍向記者展示了幼兒園所發出的短信,“自從有了微信群后,誰還通過短信看通知?這業務真得早點取消為好。”
然而,今年藍藍的孩子就上小學一年級了,注冊時學校老師其他的都沒講,唯獨著重強調讓家長辦理由廣東移動開發的“校訊通”業務,“校方制造了一種緊張氛圍,好像不辦理就會錯過重要信息影響小孩入學,更重要的是全程校方都沒有說自愿選擇,可拒絕辦理。”發送指定信息后,藍藍便順利辦理了校訊通業務,一個月收取6元錢。
學校“半強制”的要求讓不少家長都曾遇過,宋先生的雙胞胎兒子在越秀區的珠江實業幼兒園讀小班。剛入園時,學校便告訴家長,為方便幼兒園跟家長溝通,“強烈建議”家長們開通“校訊通”。同樣遇此情況的還有肖女士,孩子就讀于越秀區某小學,她說,學校在全校新生開家長會時就發通知要求全部家長開通“校訊通”。
記者通過多日采訪發現,除天河區外,廣州市其他區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大部分表示沒有收到校方取消使用“校訊通”的通知。來自各區的家長也紛紛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科技發達,為何還要用校訊通?”
宋先生便感覺校訊通實際用處不大,一周只發兩三次通知,并且通知也會發布在幼兒園家長老師的微信群里,“老師用微信群的頻率遠高于校訊通,里面會有實時圖片,家長還能進行互動。”肖女士還反問記者:“使用微信既省錢又能傳遞信息,為什么還要花錢訂短信?”
通訊技術發展
“校訊通”生意越來越難做
事實上,作為家校短信溝通的鼻祖,廣州移動開設的“校訊通”平臺已走過15個年頭。早在2003年,廣州移動出資建設的“校訊通”平臺開始陸續進入廣東中小學校、幼兒園,在之后的10年里,廣州移動通過“校訊通”服務覆蓋廣州1605所學校,中小學覆蓋率達到85%,成為廣州最大的家校溝通平臺。
其后不少企業紛紛進軍該領域,中國電信打造了“翼校通”,杰賽科技開發“互教通”,類似的家校短信平臺數不勝數。然而近年來隨著微信等社交軟件的普及,不少家長質疑:“有了班級微信群為何還要再發條短信?”更有家長拒不辦理或到教育部門投訴。
記者通過翻查創建“互教通”的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料發現,杰賽互教通公司的凈利潤從2013年的101.42萬元到2016年的-266.95萬元,入不敷出的杰賽甚至發布轉讓互教通公司51.02%股權的提示性公告。記者欲就業務量咨詢杰賽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但對方以“領導正在出差”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廣東移動與廣東電信身上,雙方均對業務數據諱莫如深。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互聯網沖擊,廣東移動推出了和教育APP,該款APP除了傳統家校互動外還提供教輔資源和互聯網服務等功能,但不少用戶評論說許多功能不完善、打不開。
繳費不經學校
平臺由公司免費提供給學校
在不少家長心中,除了吐槽校訊通已過時外,學校的積極推薦讓他們不禁有疑問,“是不是學校收了好處?”
羊城晚報記者帶著該疑問咨詢了某區教育局知情人士,該人士斬釘截鐵告訴記者:“公司提供給學校的平臺是免費的,向家長收取的費用學校也是完全不插手。”
該名知情者透露,近幾年常有家長投訴至教育局,教育局指派專人進校調查,由于平臺是免費的,學校可以自行決定使用哪個公司的免費平臺,教育局并不介入。
為印證該說法,記者聯系了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移動類似,他們向廣州市幼兒園、中小學提供家校聯系平臺,目前已與市內幾百所學校合作。
“學校只向家長推薦下載‘十牛校園’APP和關注微信號,家長要使用增值服務買卡也是通過微信平臺,直接打賬到公司,學校不碰錢。”十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麥健祺告訴記者,他們給學校提供的智能硬件也不收取學校一分錢。
至于學校強制家長訂閱的問題,該人士同樣表示全憑家長自愿,校方不可強制。
廣東移動相關負責人同持該說法,他說雖然“和教育”業務是直接與學校合作,但學校不能給家長強推任何產品。若用戶被強制訂閱“和教育”,用戶可向各級移動公司申訴。如核查屬實,廣東移動將按照“計費差錯、雙倍返還”進行賠付。
天河首倡使用微信、QQ
在有媒體報道天河某學校讓家長開通互教通類似業務后,天河區教育局隨即向轄區內各幼兒園、中小學發出《關于優先選擇高效、免費、安全的方式進行家校聯系的通知》,通知明確表示倡導使用微信、QQ等免費多樣化溝通方式,強調校訊通等扣費短信業務以自愿為原則,不得強制家長訂閱。在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天河區教育局此舉在廣州市尚屬首例。
羊城晚報記者隨即采訪了天河區教育局相關人員,該名人員向記者介紹,“如今網絡發達,短信的確沒有使用微信群溝通方便,但是學校是否使用‘校訊通’或其他校園服務平臺,使用哪個公司的平臺是學校和家長的自由選擇,教育局只能起監管作用,強調學校與校園服務平臺間不能有利益輸送,強調訂閱‘校訊通’要以自愿為原則。”
既然學校與平臺無利益輸送,那為什么學校會還推薦“校訊通”呢?
天河區教育局回應記者,“校訊通”確實有其方便之處,如老師群發通知更方便、信息保密性更好等,這些都能成為學校著力推廣“校訊通”的動力。若遇到一些緊急狀況,如碰到臺風、暴雨天氣,老師僅使用微信無法向全校群發通知。該名工作人員還向記者補充道,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局明確禁止成績排名,與其他通訊軟件相比,“校訊通”保密性更好。因為“校訊通”通知是點對點發送,家長只能接收到自己小孩的成績。
工作人員最后提醒記者:“如果家長認為不需要,可以按照宣傳單發送短信進行退訂,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