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方向
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指出,既要尊重和滿足幼兒成長的獨立需要,也要重視幼兒受保護和照顧的需要,應避免過度包辦代替。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幼兒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為學前階段教育與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學前階段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未來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己有研究表明,不少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十分理想,在民辦幼兒園中問題較為突出。中班是幼兒從小班到大班的過度階段,在幼兒園生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關鍵階段。鑒于此,本研究分析研究背景基礎上,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方法設計、界定概念等,獲得本論文研究的視域和方法;以延吉市A幼兒園中班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分析該園中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過觀察了解民辦幼兒園中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提出提升中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議,為家長和幼兒教師更有效地引導幼兒發展和提升其獨立意識、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提供參考。1.3 國內外研究現狀1.3.1國外研究現狀鄒曉燕(2000)在研究中將自立表述為,是個體要形成和發展獨立型人格應具備的基本特征之一。黃希廷、李媛(2001)認為,自立是個體從自身以往所經歷的事物中獨立出來,自我作主、自我判斷、自我行動以及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組成。徐海英(2020)認為,自立意識有觀念與動機的兩重性,是個體對自身提所能及的事與應要去做的事之間的認識差距,并且將其劃分為心理、經濟和社會等三個層面進行了闡述。陳惠軍(2020)論述了幼兒教育從業者應該如何在環境中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指出應及時發現幼兒自我意識發展及培養關鍵期;利用游戲、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幼兒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塑造和對自己的評價。李蔚蔚(2011)認為,生活技能主要是使個體將自身的知識和態度以及價值觀轉化為行動,即個體可以根據具體情境采取適當的行為并且此行為能夠有效處理生活中的自我滿足及挑戰等。齊桂花和于靜(2017)指出兒童生活自理技能涵蓋了個體的對自我的基本照顧,個人衛生、飲食等與生活起居相關的基礎性地自我照顧的技能;李艷、石寧寧(2018)認為,生活自理技能是與年齡相符并且個體在環境中自身需要、自我滿足及自我服務所需要的技能,其環境主要包含個人、家庭和社區等多個方面。日常生活技能是多方面多維度的,每個個體應從發展生活技能出發
理論基礎
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是由布朗芬布倫納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人作為一個發展的個體其發展過程是受到所處的環境影響的,與此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產生相應的聯系并且各個部分之間相互影響。個體受到影響的環境主要分為微觀、中間、外部和宏觀四個系統。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是把個體的發展放在一個有層次并且不斷變換著的系統中進行分析。這個生態系統包括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等四個不同層次的環境。其中,微觀系統主要指幼兒身邊的能夠接觸到的環境,比如家人、伙伴等,每個系統對幼兒的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中間系統指的是幼兒周圍所處的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宏觀系統主要指,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大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等環境的綜合,宏觀系統發生對幼兒的發展也會產生許多相關的影響。以上可以看出,這幾個系統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關的,對幼兒的成長發展產生著多種多樣的復雜影響。通過該理論可以看出,無論對于家庭還是幼兒園來說,幼兒是這一中間系統的主要信息中介。對于幼兒園而言,幼兒園和幼兒家庭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這兩個場域之間得互動程度、互動過程和互動方式等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意義重大的影響。家園之間是否能形成積極地有效地聯系,對幼兒的未來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若幼兒園和家庭可以保持積極有效地交流與合作,并能較為一致地對幼兒施加相應有效地影響,將更有利于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由此可見,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有效互動與合作對幼兒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發展重要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