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紅色教育、遵義紅色教育基地簡介
遵義市匯川區婁山關紅軍小學老師講紅軍的故事。
遵義市匯川區教育局 供圖
編者按:1935年,中國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這里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發生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感天動地的故事,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今天,我們帶著初心重回老區,傾聽紅色圣地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如何唱響新時代的嘹亮紅歌。
遵義會議、婁山關戰斗、四渡赤水、烏江渡戰斗……行走在貴州黔北這片歷史文化深厚的紅色熱土上,處處都能聽到發生在這片革命圣地的一個個閃亮的長征故事。
從2017年1月起,遵義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統正式啟動“講好長征故事·落實立德樹人——長征故事進校園”項目,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出成果、五年成常態”的工作規劃,先期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在遵義營造“人人熟知遵義歷史,個個能講遵義故事”的良好氛圍和效果。
講好“遵義故事”
“倔強的小紅軍”“特制布鞋”……一個個鮮活的紅色故事,用稚嫩的聲音講述出來,感染性很強。
2020年11月13日,遵義市第三屆中小學長征故事大賽市級決賽舉行,現場直播同時在線人數高達51萬余人。
為何這些紅色故事如此火爆?遵義市教育局局長周玉新的回答很直接,“故事能夠直抵人心”。
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一直就是遵義紅色教育的主旋律。
為了能夠搭建統一的平臺,強化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強大的德育作用,遵義市連續舉辦三屆長征故事大賽,通過校初選、縣區復選、市級決賽,累計有3000多名中小學生參加活動,成功挖掘遵義長征故事50余個。
除了大賽,依托遵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地方專業機構,遵義市分4批次、在約220個中小學,培養了1000名平均年齡在13歲的“小小紅色宣講員”,利用課余或假期,到遵義會議紀念館等基地給游客宣講紅色文化。截至目前,已有2名“小小紅色宣講員”榮獲國家級“優秀志愿講解員”稱號,已有90名“小小紅色宣講員”到7省、市等地,9所高校、1所中小學開展紅色宣講,“小小紅色宣講員”已成為革命圣地遵義對外宣傳的一張亮麗名片。
此外,遵義注重搶救性收集歸納老百姓口口相傳的紅色故事。2017年,遵義市教育局聯合遵義市黨史研究室,深入百姓,對流傳下來的紅色故事進行深度挖掘整理,編寫了小學、初中、高中《長征故事進校園教師指導用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叢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叢書》。
打造“精品課堂”
對于遵義市紅花崗區文化小學的學生而言,每年的清明節活動都非常特別。相比于獻花圈、默哀等以往清明掃墓傳統內容,該校的清明掃墓是一堂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課。
在紀念碑前,高年級的學生正在使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計算紀念碑使用了多少塊磚;在浮雕面前,中年級的學生對照著浮雕上的故事正在進行紅景劇的藝術再現……
這門取名“遵義小紅軍”的綜合實踐課以德育為線索、以體驗為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多維度發展為目標,讓紅色教育與新課改實現相互促進發展。
“課程是關鍵。”在遵義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本斌看來,遵義推進紅色教育的有力抓手就是以紅色示范校為引領,帶動紅色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教研。
各學校還從“課程計劃”中的“社會實踐”“地方和學校課程”“文體活動”三門課程總課時中安排“長征故事進校園”課時,小學階段按每周1課時,初中階段按兩周1課時,以課程化的方式推進紅色教育入腦入心。
為此,遵義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了22所首批市級示范學校推進該項目。三年內市教育局聯合市財政局下發資金用于支持各示范學校開展紅色課題研究、師生紅色文化培訓、開展紅色課程改革等相關工作;2017—2019年,舉辦長征故事進校園骨干教師培訓班三期,累計培訓德育校長、骨干教師640名,并為每名參訓校長和教師發放紅色文化圖書資料。
走好“研學路”
“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紅軍。穿上草鞋翻山嶺,北上抗日打敵人……”稚嫩的童聲從四渡赤水紀念館傳出,這是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中心小學學生正在進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他們的研學任務是走一段長征路、唱一首紅軍歌、吃一頓紅軍餐、聽一個紅軍故事、誦讀一首紅色詩詞、觀看一部紅色電影。
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自2017年以來,遵義市在貴州省率先開展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學校正在以“校外實踐+現場體驗+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助力素質教育發展,助力全域紅色旅游。
“學生要在‘六個一’的研學實踐活動中,加深對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理解。”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研學導師劉夢娜介紹,在四渡赤水紀念館研學基地,學生可以通過參觀、體驗、探究、情景演繹等形式,感悟紅軍長征時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像四渡赤水紀念館這樣的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遵義一共遴選培育了100個市級研學基地和200個縣級研學基地,這些研學基地和即將投入使用的遵義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一同構成了“1+N”遵義研學實踐集群基地。此外,遵義還設計了“偉大轉折傳奇遵義”“尋紅色會址、訪偉人故居”等精品研學線路16條,啟動開發“遵義紅”為主題的15個縣(市、區)紅色研學系列精品課程體系。
打草鞋、躲追擊、急行軍、救傷員……在巍峨的婁山關腳下,一群“小紅軍”正在婁山關紅色拓展園克服紅軍長征路上遇到的一個個困難。
遵義婁山關見證了紅軍長征路上的首次大捷。這群“小紅軍”是婁山關紅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正在模擬場地上完成紅軍長征中的各種任務,體驗、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苦與豪邁。紅軍小學附近的毛澤東詩詞紀念館、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也是該校學生的研學基地。
婁山關紅色拓展園是遵義研學實踐“三方聯動”的基地方之一。據悉,遵義基本構建了研學實踐教育“三方聯動”的工作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方、研學實踐基地方、第三方執行機構,全面破解研學實踐教育“無人管或多頭管、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管理難題。
基于“三方聯動”體系,遵義開發了教育系統“研學骨干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和基地方、第三服務方“初級研學輔導師”培訓課程體系,已培訓學校骨干教師230人,培訓基地方、第三服務方初級研學輔導師380人。
“我們的目標是將遵義打造成為紅色文化研學實踐教育目的地中心,使之成為貴州一流、西南知名、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研學主陣地。”周玉新說,接下來,研學實踐教育將被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出臺遵義市研學實踐教育“三方聯動”工作指南,指導研學實踐教育規范開展,并將研學實踐教育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納入學校綜合考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測評。
作者:本報記者 禹躍昆 歐媚
責任編輯: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