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大教育學院,浙師大教育學院研究生招生官網
來源:【中國教師報】
本報訊(記者 黃浩)科學教育在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中具有關鍵作用,近年來,科學教育發展、科學教師培養廣受社會關注。日前,在浙江師范大學堪薩斯大學聯合教育學院揭牌儀式暨中美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科學教育發展:對話與實踐”展開交流,帶來了最新思考。
科學教育的最終指向是什么?在浙江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馬陸亭看來,科學教育的發展要落在學生成長和探究世界上。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完成從家庭人到社會人的轉化,而科學教育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思維力,開展多場景、多形式教學,弱化對知識性內容的傳授與記憶。”馬陸亭說。
在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個基本共識是,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應成為兒童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活動期間,美國堪薩斯大學教育與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凱莉·費爾德曼以“從 STEM 到 STEAM 再到 STREAMS 教育的轉變”為題介紹,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在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成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員、教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同樣強調科學教育中“動手”的重要性,她通過研究發現,“做中學”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活與動手操作和感官運動相關的大腦區域,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長期記憶的形成。
針對當前中小學科學教師存在專業素質缺乏的現實困境,山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侯懷銀與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分別從學科建設與科學師范生培養等方面提出建議。
侯懷銀認為,新時代科學教育學學科建設應遵循學科建設的基本理念,確立學科建設的根本思路,提高科學教育學科的辨識度,進而加強學科建設的外在建制等。
“構建高質量科學教育是時代之需,建立卓越的科學教師隊伍是提升科學教育質量的關鍵,推進科學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支撐引領高質量科學教育建設的關鍵一步。”黃曉說,新時代科學教師應具備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數字素養等。立足于師范生的培養實踐,提出需要重構數智時代卓越科學師范生的培養目標、需要重構面向基礎教育現場的教師教育課程、需要以數字化環境與平臺提升師范生實踐能力等。
本文來自【中國教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