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_培養孩子三觀正的八句話
常常有家長抱怨:為啥孩子這么難管,說什么都不聽,說幾遍都不改。其實,孩子不聽話,并不是我們沒有權威,而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同。不妨來看看幼兒園老師是怎樣通過科學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掌握好這“五大原則”,相信會事半功倍哦!
一、有錯必罰
場景還原:
孩子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老師堅持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不會因為自己有時間就幫孩子收拾。若孩子不收拾玩具,就取消他接下來的活動或終止他對玩具的使用權,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老師提醒: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矩,孩子犯錯后必須要接受懲罰,不能朝令夕改,今天心情好或不舒服就取消對孩子的懲罰,這樣對孩子沒有威懾力,長久下去,孩子就不聽了,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二、罰前必警告
場景還原:
飯桌上孩子邊吃邊玩碗里的米飯,老師發現后立即制止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并告知孩子這么做是不對的,是浪費糧食的表現。若孩子繼續浪費糧食,老師便立即終止孩子的進餐行為。
老師提醒:
有時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犯錯,我們要及時終止孩子的行為,并告知孩子這么做是不對的,給孩子改正的機會,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三、懲罰原因必明確
場景還原:
孩子總愛在洗手池邊玩水,浪費水資源,老師會讓孩子知道浪費水是不對的,先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若孩子表示很想玩水,老師會與孩子約定玩水的時間和地點,不能浪費水。孩子認識到錯誤后進行懲罰,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老師提醒:
懲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在糾正孩子錯誤時,必須向孩子指明原因,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是什么。若孩子沒有認識到錯誤,那懲罰就是無效的,沒有意義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懲罰,只會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懲罰起止點要明確
場景還原:
在幼兒園糾正孩子錯誤時,老師會告知孩子思考多長時間,從幾點到幾點,思考期間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到點時,告知孩子這次懲罰時間結束,下次再犯,懲罰時間會增多2分鐘。
老師提醒:
糾正孩子錯誤孩子時,要告知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內容是什么?時間到時,要明確告知孩子,避免孩子一天都膽戰心驚。
五、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場景還原:
當孩子打架了,老師不會上來就說孩子。如果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很多時候我們就會冤枉了孩子,有時孩子打架僅僅是出于自衛。如果確實是孩子主動挑起事端,老師也會耐心地了解原因,再決定要不要進行糾正。
老師提醒:
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而不是進行暴力約束。有時孩子犯錯是無意識的,我們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不要一上來就批評孩子,盲目說孩子。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耐心聽孩子的想法,避免冤枉孩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