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比較研究的特點、比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
學校教育力研究
陶華坤
什么是教育力?是學校教育的總體實力,是學校教育水平與教育質量的綜合體現,是一種系統整合能力。其最深層內涵:學校精神,學校核心能力的本質所在;中層核心:優化學校全面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等;外層表現:學校各種優勢。
一、教育力是學校的生命力
對學校教育力的思考要直面教育對象和所處的時代。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決不可以犧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長遠發展來換取學校的高升學率,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1.學校教育力特征。
學生學習力、教師教育力、學校管理力是學校教育力的重點要素,是現代學校的支柱。學校教育力來自無形資源,優秀的學生、教師與校長;廣泛的社會知名度;能與時俱進的超前發展。它蘊藏于學校文化之中,是學校文化的重要體現。加強文化建設,并對其進行持續不斷地創新、發展和培育,以提升學校的教育力。
2.學校核心教育力要素。
學校教育力是源于學校又超越于學校的環境、設施、人文、制度、運作中的閃光點,是學校提煉出來的各種能力的集合。優秀的領導;先進的文化;合作的團隊;教育質量和辦學特色。資源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經脈。人、財、物、信息、時間、空間等一切因素都成了學校可利用資源。校長有什么樣的資源意識,就會把學校資源導向什么樣的文化層次。
3.文化力是學校發展的靈魂。
校園文化是改變人的工程。鑄建校魂。辦教育要有一種精神。學校精神是學校品格的凝練和神韻的描述,是教育目標的詮釋和教育內涵的解讀,更是校風建設的核心和學校工作的根本。管理者應把握打造學校精神的途徑。管理者要明理,樹立正確理念,設計明確愿景,理清學校發展思路。校長的文化力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因為它將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轉化為學校的文化力!
二、學校教育力的培育途徑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教育力。學校教育力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高度關注學校的執行力、文化力、領導力等,提高領導管理行為及學校管理效能。
1.培育學校教育力的核心階段。
學校的教育力來自何處?開發與獲取核心專長和技能、競爭要素整合和學校教育力更新等。在開發階段,確立價值目標,明確自身特色,重視開發掌握關鍵技能的人力資源,防止關鍵人才流失。在整合階段,圍繞價值目標將特殊技能、人力資本、領導才能、組織管理、學校精神等融合在一起。學校低層次的教育力難以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應及時創新發展。
2.培育教育力的途徑。
學校應具學術雛形。準確定位。將個人教育力基因轉化為學校單項教育力;從學校單項教育力到學校核心知識技能體系的形成,在充分利用和發揮核心資源的前提下,以核心文化為基礎,最終形成以核心產品為表征的學校教育力。學校教育力系統:理論支持系統、形成系統、培育系統、評價系統。
3.為學校教育力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
知識管理。學校教育力的培育來自組織內的集體學習、經驗規范和價值觀的傳遞,來自于組織成員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參與。優化校園知識共享體系、改進激勵機制、激活知識價值等有效措施,加強對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對知識的有效管理,是提升學校教育力的重要途徑;創建知識聯盟。創造新的知識或進行知識與技能的轉移,從戰略上更新或創建新的教育力;保持優勢和特色。依靠辦學傳統,培育教育力。
三、構建有變革創新能力的學校教育
變革是學校創新的核心。現在基礎教育埋頭太深了!大家都在操作層面,做題、考試、拼升學率,技術含量太低。如果這樣下去,教育將很難發展,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令人擔憂。因此,評價學校要看它的教育力。
1.學校核心能力是一種系統整合能力。
最深層內涵學校精神。學校理念、價值觀、文化、制度和機制,相當于學校精神系統活動能力,是學校核心能力的本質所在;中層核心是優化學校全面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等。是學校的核心專長和核心能力,是有關創新人才培養和進行知識創新方面的專長和能力;外層表現學校的各種優勢。即在競爭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對教育資源的占有和整合運用能力。
2.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變革意識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學校組織氛圍和發展活力。對于管理者變革意識的強化是一項經常性、持久性工作。學校管理者,要建立一個像“輪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樣合理的游戲規則,建立學校規章制度,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則自我管理,有問題不是找校長,而是翻制度。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教師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3.提升校長的領導力。
學校的教育力第一重要標準是校長,校長就是一場戲的總導演。觀察力深刻,才能慧眼識本質。辦好學校,關鍵辦學理念、組織制度、課程架構和師生的學習行為等多維角度經營。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研究《學校教育力》為我們送來了一種超越平凡,追求卓越的視角和思路。一流學校的建設之路可以殊途同歸,但一流學校的根必須深深地扎進精神土壤。